第684章
突然發生了這一幕,讓很多人身體又顫抖了起來。 各地的藩王們,心里更是打起了鼓,偷偷的看了一眼坐在上面的老爺子。 可這一看,他們心中瞬間明白了。 這一切都是朱棣這老家伙默許的,不然以這老家伙的獨斷,哪怕再寵溺朱瞻圭,也不可能允許在大殿上毆打朝廷重臣。 “大家對他應該都很熟悉吧,吏部侍郎祝顏,洪武年的進士,父輩種田出身,一家人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其也很努力,年紀輕輕就中了舉,后進京科考一舉金榜題名?!?/br> “入翰林院編修,后進入吏部聽政,歷經宦海幾十年,經歷三代帝王,以如今白發蒼蒼的年紀,爬到了吏部侍郎的職務!” 聽到三代帝王這個詞,很多人都偷偷的看了一眼老爺子,見其沒反應以后又低下了頭。 “吏部六部之首,掌管展官員升遷調動,權力大的很呢?!?/br> 朱瞻圭背著手站到了眾人中間,伸手點了點趴在冰冷地面上祝侍郎。 “咱們這位祝大人,手段也是夠高明的,不但借助自己免稅的身份廣收田地,還借助自己的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多次幫助他人調動職務?!?/br> “他也很聰明,知道高品級的查的嚴,他就在五六品的中層這一級別上動手。再位這幾十年來,光山東他老家這一地,就有十幾位是咱們這位祝大人的功勞?!?/br> “而這些官員們呢,為了巴結好這位伯樂,每年都會給其奉上不少孝敬,再加上其收購的田地,再到他名下以后他廣加田稅掙的錢,咱們這位祝大人,每年純收入就不少于兩萬兩?!?/br> 在場的官員不少人,眼皮抖了抖,心中緊張的砰砰亂跳了起來。 查的這么清楚,看來自己也在劫難逃了,待會兒皇太孫來的時候,自己要不要先認罪,爭取一個寬大處理。 “至少兩萬兩啊,咱們的祝大人還是不夠努力啊,我可是聽說過一句俗話,叫什么來著?哦對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平均下來一年就是3萬多兩,咱們的祝大人還要多加努力啊?!?/br> 朱瞻圭這個冷到極點的冷笑話,在場沒有一個人笑出來,依舊默默的低著頭,想著自己的心事。 看著在場默默低著頭不吭聲的文武群臣,朱瞻圭繼續道:“可能會有人說了,凡事都講個證據,空口白牙的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就定了一個吏部侍郎的罪名,是不是有些太兒戲了?!?/br> 掃視了一眼,沒有任何打算應喝的群臣,朱瞻圭拍了拍手。 “抬進來吧!” 一些人下意識的小心翼翼的回頭看去,然后童孔微微一縮。 只見幾十名大漢將軍,抬著一個大木板走了進來。 這木板長足足有5米,寬有4米左右。 當然了,重要的并非是這木板,而是這木板上的東西。 木板上有一張張攤開的卷宗,黑色筆墨寫的紙,高高的摞在一起,足足有半人高,鋪滿了整個木板。 待大漢將軍抬著木板,從官員們身邊路過的時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上面鮮紅的指印,以及刑部,錦衣衛,月影衛,御史臺的官印。 木板被輕輕地放在了大殿中間,朱瞻圭對著大漢將軍們揮了揮手,等他們走出去以后,朱瞻圭走上前,大概看了一下標記,抱起了厚厚的一摞面向了眾人。 “我們的祝大人不單單是權力的玩弄交易,其家人也不甘示弱,仗著他的身份,以及山東龐大的關系網,橫行鄉里,欺男霸女,甚至殺人放火,強搶民女?!?/br> 拍了拍手上厚厚的卷宗,朱瞻圭表情冷冷道:“證人的證詞,錦衣衛的調查,受害者的身份,時間地點,乃至尸體所在地,一件件一樁樁上面都記得一清二楚!” 將厚厚的卷宗放在了木板上,朱瞻圭又站到了一個官員的面前,可還未等他開口,那官員直接跪倒在地高呼。 “皇上,臣罪該萬死!” 朱瞻圭平靜的看了他一眼,慢慢的在官員隊伍中緩緩前行,走到一些官員身邊的時候,都會停下來平靜的看著那官員。 而每當朱瞻圭停下,官員都會一臉苦澀的出班,跪在了那木板旁邊。 走出來的人越來越多,沒有一個臨死前掙扎,更沒有一個人敢抱著僥幸之心。 他們都清楚,朱瞻圭既然停在他們的面前,那就代表著已經掌握了他們絕對的證據,證明他們有罪。 僅僅一炷香的時間,門里門外足足有40多名官員,站了出來跪在了地上。 “三品侍郎六位,正五品各郎中十幾位,正四品少卿四位,還有各部主事,足足四十六人呀!” 盯著門內門外跪著的人,朱瞻圭臉上的笑不知道是冷還是氣。 用力的伸手點了點這些人,“看看這些人吧,他們哪一個不是兩鬢斑白相貌堂堂,哪一個不是朝廷棟梁,哪一個不是滿腹文采一肚子圣人學問?!?/br>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話他們每日里喊的比唱的好聽,忠君愛國效忠君上,他們喊的比誰都大聲?!?/br> “可你們都看看,可當這一刻撕下了他們身上的偽裝,他們就變成了一堆惡心難聞的爛rou!” 朱瞻圭喝聲,通過裝在宮殿前臺階上的4個大喇叭,傳遍了整個大殿,傳遍了整個皇宮,傳遍了整個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