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經過朱瞻圭和老爺子的商議,決定官員以后的俸祿全部發放現錢,各種福利補貼也將變成商會的代金券。 而且工資方面,朝廷這邊也不會派人去發了,而是戶部給了批條,官員們拿著批條官文去銀行里領。 這樣一來,可以防備上面吃的撐死,下面集體餓死的情況發生。 對于朝廷這種工資的改革,很多官員都不太在意。 他們可不是靠那點死工資吃飯的,就這點死工資別說享受了,吃燉rou都得掐著手指頭和腳趾頭算著過日子。 由此可見,老朱家工資低,已經深入人心了。 用后事的一句網絡俗語來講,就這點工資,還指望著我們給你玩命,做夢去吧。 代金券是朱瞻圭商會免費提供的,畢竟這些官員家屬拿著代金券去花,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不可能只花代金券上那點錢,肯定會多消費一點。 這一趟兩趟下來養成了習慣,以后買東西都去商會了。 雖然印代金券商會損失了一些錢,可跟未來要賺到的相比,只是毛毛雨而已。 新貨幣發行的事情,朱瞻圭交給了老何和夏原吉,由二人負責整個計劃的進行,老爹朱胖胖和朝廷一干大老們負責監督。 他的事情可是多的很,可沒閑工夫cao心這個已經安排好的事情。 現在北方神機營已經集結完畢,正在等待著他前往進攻西域呢。 朱瞻圭計劃這幾天就走,盡可能在年底之前解決西域事情。 現在已經是永樂17年了,距離老爺子離開的時間不足5年,朱瞻圭不想讓這個老頭一輩子都忙碌在戰場,想讓他休息幾年,安享一下晚年。 第2天,朱瞻圭沒有去銀行看新幣發行的情況,直接去了已經搬了一半的工匠營。 隨著遷都臨近,工匠營也有一半搬到了北方。 現在的工匠營已經被一分為二,前往北方的將從事軍工和重工業研究生產,而南方靠近水利的這個工匠營,負責輕工業和農業的研究。 管理方面朱瞻圭也不擔心,等將來北平到金陵的鐵路修通,來回是非常方便的。 他想過來看看,隨時都可以乘坐火車過來,根本就不用擔心手下的人亂搞。 今天來工匠營的目的,是因為幾年前他交代的雜交水稻事情,已經有了成果。 有句話說的好,開創比繼承難了無數倍。 我國神農研究了數10年,才研究出了讓全國人吃飽的雜交水稻。 巧合的是,朱瞻圭曾經上大學的時候讀過這方面的書籍,對這方面有過一些的了解。 當初穿越的時候,他為了防止自己忘記這些內容,就把關于雜交水稻的培養,記錄在一個本子上。 出海的時候,他把這些資料都帶進了超市存放了起來。 回到大明,隨著地位的穩固手下人才濟濟,再加上硝酸銨的獲得,朱瞻圭便把培養雜交水稻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經過兩年的選拔和培養,在去年的時候,第1批雜交水稻正是培養成型。 根據計算,平均下來一畝畝產在400~500公斤。 雖然沒有達到神農研究的那種強大的產量,但這在大明已經是讓無數人驚掉下巴的產量了。 只不過這個消息沒有對外公布,也只有老爺子和老爹朱胖胖,內閣的幾位大老知道。 去年由于朱瞻圭沒在家,收割水稻的時候,老爹朱胖胖和內閣幾位大老,是親自下田割的。 看著那飽滿的稻谷以及成片的收成,老爹朱胖胖激動的都哭了,甚至還拿了一穗最飽滿的,送到了太廟獻給了老朱和祖宗們。 隨著雜交水稻的定型,從今年開始,皇家良田將正式全面種植雜交水稻,并且計劃在收獲的時候,如果達到預期的目標,將會召集全國各縣有威望的老農前來觀看,將這個消息公布天下。 “殿下,您來了!” 朱瞻圭剛到達工匠營的一片棚戶區,一個曬的黑黝黝的漢子,帶著一群老農贏了上來。 “姚師傅辛苦了,各位辛苦了!” 對于這些滿心研究默默為國付出的老師傅們,朱瞻圭無論何時,都是給予最高的尊敬的。 前線廝殺的將士是英雄,這些在背后默默研究的人,也是大明的英雄。 朱瞻圭的行禮,讓很多人都不適應。 他們只是從各地挑選出來的種田好手,本就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埋頭種地沒問題,可要交涉等方面還是有點困難。 朱瞻圭也沒在意,在眾人的帶領下走進了培育區。 看著綠油油已經發出來的稻苗,朱瞻圭詢問雜交水稻的總負責人老姚。 “這一批,你們培育了多少種子?” 聽到朱瞻圭的詢問,負責人臉上閃過一絲失落。 “培養的并不多,皇家良田都不一定能供應得上,不育系和恢復系一般人根本就分不出來。每一顆種子的培養,都需要我們一個個人工篩選,想要加大種植的數量,除了加派人手或者是有設備輔助我們,否則我們這些人,只能保證提供給皇家良田?!?/br> 朱瞻圭默默的點了點頭。 他也明白這些人的難處,沒有現代化設備輔助,每一顆種子都需要人工培養,可以稱得上粒粒如金。 “你的難處我能理解,你們按照你們目前的節奏繼續來,我會在新學方面加一科農科,將來你們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