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還有,你娘讓我給你帶的桂花糕,我害怕放壞了,路上我都吃完了,等回頭我參加殿試的時候,再給你帶??!” “滾蛋,于小寶我再也不想見到你?!?/br> 于清瑤氣的都把于謙的小名給叫出來。 “額,我說錯什么了?” 看著氣呼呼走的不見人影的堂妹,于謙不解的撓了撓頭。 想了半天,沒想出自己哪里說錯話了,無奈的攤了攤手,吐槽了一句。 “唉,女人真麻煩!” 離開了皇宮,于謙剛回到落榻的客棧,正準備收拾收拾,明天就回去的時候了。 幾名官兵在客棧老板的帶領下進了他的屋子。 “你就是錢塘的于謙?” 軍官走進來,看著于謙確認了一下身份。 見到走進來的是官兵,于謙心里一緊。 那位太孫殿下這么小心眼嗎。 自己也沒說什么,做什么呀? 至于惱羞成怒,要讓官兵來抓自己嗎? 心里胡思亂想著,于謙還是抱拳回道:“在下正是于謙!” 軍官點了點頭,掏出一份征召令,對于謙道:“錢塘學子于謙,你已經被兵部征召了,職務是神機營弼馬溫,現在令你立刻到北平神機營報道,如有延誤軍法從事?!?/br> 說完,一揮手。 “弼馬溫,請吧!” 第136章:震驚天下的功名案 “聽說你今天收了個人才!” 傍晚,朱棣的寢宮中。 朱棣一邊翻看著朱瞻圭這兩天批復的奏章,一邊隨意的問了一句。 趴在旁邊小桌子上,還在努力工作的朱瞻圭點了點頭。 “不應該說是人才,可以稱得治世之才,能力不在三楊之下,甚至比他們還高?!?/br> 朱棣來了興趣,合上手中的奏章好奇道:“真有這么厲害?那我可要看看,明天把他叫過來,我幫你考察考察?!?/br> 朱瞻圭頭也沒抬回道:“來不了了,我把他發配到北平,當弼馬溫去了?!?/br> 朱棣:…… 不是說治世之才嗎?這不留在手下用,怎么發去養馬了? 這治世之能,不會是養馬的能力吧? “這人書生氣太高,現在還沒有打磨好,暫時不適合當官治理地方?!?/br> “而且我打算把他往兵部尚書的位置培養,所以便讓他在軍中磨練一番,增長一下軍隊的知識,等北征結束了,再向地方安排?!?/br> 朱瞻圭這么說了,朱棣就再也沒有過問。 “沒有培養好,那就慢慢培養,等回頭收拾的差不多了,帶過來給我看看?!?/br> 爺倆說完了于謙的事,朱棣敲了敲手上的一分奏章。 “福建那邊請求組建備倭軍的事,你是怎么看的?” 朱瞻圭停下了手中的筆,思索了一下,回道:“北邊的戰爭如果一切順利,可能會在年底結束?!?/br> “到時我們班師回朝,我這邊就會忙倭寇的事,我的計劃是一年之內擺平倭寇?!?/br> “既然我去了,又有海軍的巡視,孫兒決定駁回?!?/br> 朱棣點了點頭,拿起朱筆在奏章上畫了個叉。 “思南那邊你的建議非常好,但我覺得還不夠?!?/br> 朱棣起身走向掛在墻上的一面大地圖,朱瞻圭也放下了手中的筆,跟了上去。 二人來到大明地圖旁邊,朱棣在云貴這個區域畫了一個大圈。 “這里土司遍地,名義上雖然歸朝廷管,但其實都是自制,經常性的鬧出矛盾?!?/br> “我的想法是,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把這里給擺平,讓這片區域徹底的歸朝廷統治,不在有土司之患?!?/br> 朱瞻圭看著地圖沉默了一會,才緩緩道:“既然爺爺你想解決,光派兵打就不行了,我們要分兩步走?!?/br> 朱棣手背在身后,期待的看著朱瞻圭,期待的孫子能提出一個完美的想法。 心中思索了片刻,朱瞻圭指著地圖道:“我的想法是,分化土司和普通寨民的關系,咱們從基礎徹底的掌握這些普通寨民,讓這些土司們成為孤家寡人?!?/br> “以往朝廷對這些土寨的安撫,都獎勵他們的頭人和土司,普通寨民根本就拿不到任何實際好處?!?/br> “這就讓普通寨民們,對朝廷沒有任何歸屬感?!?/br> “他們的土司頭人呢,則是拿著朝廷的獎賞,以自己的名義獎勵給這些普通寨民,收買普通寨民的心,這就造成了普通寨民只知道土司和頭人,而不知朝廷的現象?!?/br> 朱棣聽著滿意的連連點頭。 朱瞻圭接著講道:“如果咱們收買了這些普通寨民,讓他們享受到朝廷給的恩澤后,心中便會自然而然地向著朝廷,我們便可以進行第二步?!?/br> “怎么個說法?” 朱棣期待的看著朱瞻圭。 朱瞻圭微微一笑,緩緩道:“打土司,尊民俗,遷漢民,鑄信仰!” 朱瞻圭用12個字,說出了第二步的計劃。 朱棣閉眼琢磨了一下這12個字,滿意的哈哈大笑了出來。 “哈哈哈,好!” “這件事你覺得讓誰去好?” 這12個字看似簡單,但想要去做,想要將這事辦成,必須要有一個有能力的人過去負責這事。 朱瞻圭想了想,覺得于謙非常適合。 歷史上,于謙擔任過多地的地方官,表現都非常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