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并且在書中直言。 孔家身為圣人后人,為曲阜,為山東,為天下百姓著想,孔家決定封府自救。 并且為了防止一些膽小之輩逃離孔家,將瘟病傳出去傷到天下百姓,衍圣公請求太孫殿下派兵圍住孔府,不許換任何一個人離開。 太孫殿下得知此事,內心對衍圣公此舉欽佩的同時,也派兵封住了整個孔府。 孔府封閉的那日,年僅13歲的衍圣公,在城墻上高聲立言。 曲阜孔家乃圣人之后,為曲阜百姓,山東百姓,天下百姓,孔家全體上下,愿與瘟神抗爭到底。 更在其后高聲大喝:“圣人威嚴不可欺,小小瘟神竟然敢在圣人道場作亂,吾孔家必斬之!” 衍圣公雖年幼,其言卻振聾發聵。 孔家上下無論男女老幼,個個眾志成城,誓與瘟神抗爭到底。 皇孫朱瞻圭聞衍圣公之狀言,觀孔家上下之壯舉,內心觸動之下忍不住熱淚盈眶,跪地向圣廟三叩首,感謝孔府上下為曲阜,為山東,為天下百姓做出的犧牲。 全軍將士更是高聲大喝為圣人助威。 看完了文書上的內容,盧鑫愣愣的看著朱瞻圭。 腦子里都在想著,孔家有這么偉大嗎? 注意到盧鑫的表情,朱瞻圭笑著道:“孔家乃是天下文人的信仰,如果要把真實情況說出去,恐怕會讓很多人接受不了。為了防止出現亂子,再加上他們畢竟是圣人后人,給他們一個體面,還是有必要的?!?/br> 盧鑫聽完佩服的連連拱手。 殿下果然不愧是皇上最看重的皇孫,這格局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原本盧鑫以為,孔家人得罪了朱瞻圭,朱瞻圭在往朝廷奏報的時候,估計會把孔家人的丑態寫出來,讓朝廷的人好好笑話一番,以解心頭之恨。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朱瞻圭不但沒有那樣做,反而把孔家寫的如此悲壯感人。 說實話,如果是不知道實情的人看到這份文書,絕對會被孔家的大無畏精神,感動的一塌湖涂。 看來自己以前覺得太孫殿下會報復孔家的想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就這樣,這封文書在山東地位最高的兩個人確認下,被送了出去。 “什么,山東發生了瘟??!” 第一個收到這本書的,就是已經到運河的朱棣。 在送信人稟報之后,朱棣心里瞬間就是一緊,擔憂起了朱瞻圭的安全。 瘟病這玩意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一旦被染上了,死亡的幾率是非常大。 現在朱棣腦海中的想法,就是把朱瞻圭給召回來,讓其離瘟病有多遠就走多遠。 “皇上,讓奴婢來念吧!” 旁邊陪伴的一個太監,在聽到這個信使是來自有瘟病的地方后,直接沖上前奪下了朱棣要接過來的文書。 同時,對著護衛連連使眼色,讓他們趕緊把這個信使送走。 護衛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危險,連忙走上前客氣的請這個信使先離開。 等信使離開后,幾個護衛又護送著朱棣去了另外一條船,然后又麻煩的換下來朱棣衣服洗漱了幾遍后,喊來御醫為朱棣診斷了一番,確認沒問題了才放下了心。 坐在新船上的朱棣,臉色凝重的對著站在船頭的小太監揮了揮手。 “念吧!” “孫兒朱瞻圭叩問金安!” 小太監展開文書,先念了朱瞻圭的問安,隨后開始緩緩道:“幾天之前,孫兒收到了衍圣公的信件,他在信中講,曲阜孔家發生了瘟病,在發現的同時,他就……” 小太監的聲音朗朗響起,細細聆聽的朱棣,表情從剛開始的擔憂變成了凝重,最后卻是變成了古怪之色。 百盟書 “瘟病發現的第二天,孫兒領兵到達曲阜,如今,在衍圣公的配合下,封鎖了整個曲阜孔府?!?/br> “現曲阜各個醫師,以及孔府學醫者都在努力研究病癥?!?/br> “我等所有人都有信心,在圣人的庇佑下戰勝小小瘟神,請皇上請朝廷放心,大明必勝!” 聽完了這白的不像話的文書,朱棣看著小太監在經過護衛確認沒念錯以后,丟入火盆燃燒的文書,陷入了沉思。 孔家的人剛得罪那小子,就遭了瘟病,這也太蹊蹺了吧? 會不會是那小子下的手? 朱棣腦海中第一個反應,就是懷疑是朱瞻圭搞的鬼。 不過隨即,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 瘟病可不是普通的東西,一旦控制不住,那死的可不是一兩個人。 而是整個城池,整個區域的死人。 朱瞻圭膽子再大,也不可能用這種殺敵1000自損2000的手法。 想來想去,朱棣最后肯定。 這件事可能真的是意外。 俗話說得好,大災之后必有大疫。 孔家之人為了自己祭拜孔圣人的事都聚集到了一起,很多人都是從山東各地趕過去的。 這一路上,鬼知道會染上什么玩意。 說不準孔府爆發的這場瘟病,就是有人在路上染上的,然后到達孔府才傳開的。 朱棣微微的點了點頭。 他覺得自己的猜測很接近事實,甚至原因很可能就是這個。 想明白了這些,朱棣忍不住感慨了一聲。 “果然,這幫家伙干的這些糟心事,連圣人都看不下去了,這子孫遭報應了,都不庇護了,看來是真被圣人給拋棄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