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請陛下息怒,孔希玟雖然言語有些不當,但也是為了朝廷的名聲著想,望陛下恕罪?!?/br> 禮部尚書呂震,見朱棣越罵越難聽,站出來隱晦的提醒一下。 你在這里罵罵就行了,我們也裝作沒聽到。 但如果要是太過分了,真要對孔家下手,那我們這些儒家子弟就不能干看著了。 朱棣勐地轉頭,狠狠地盯著呂震幾眼,在其倔強的眼神下氣的一腳踹翻了眼前一個香爐,轉身回到了龍椅上,生起了悶氣。 這就是皇帝的無奈。 哪怕你再討厭孔家也不能動他們。 孔家是天下文人的精神信仰,皇帝不但不能動,而且還要好好的保護著。 一但孔家出了點意外,不管是不是皇帝你出手了,哪怕就是強盜土匪干的,你這一個朝代,就別想有好名聲了。 圣人后人你都保護不好,你這個朝代哪來信心保護天下百姓。 所以說對于任何朝代,孔家就是一坨讓人看著惡心,還不能碰的臭狗屎。 “皇上,太孫在山東所做之事,經過今日這一鬧,估計會很快傳遍天下,如果朝廷不盡快處理,恐怕會讓民心所失啊,還望陛下盡快派人將此事調查清楚,將處理結果公布天下穩定民心?!?/br> 楊士奇第一個站了出來,把心中的擔憂說了出來。 “呵呵,民心,是穩住那些商人和士大夫的民心吧,普通老百姓要是知道這事高興還來不及呢,還民心,呵呵?!?/br> 聽到楊士奇的話,朱棣眼也沒睜開,就不屑的譏笑一聲。 他早就看透這些人的心思了。 他們口中的民,是那些富商地主士大夫,普通的老百姓在他們眼中,連個人都不算。 楊士奇無奈看向了太子朱胖胖求助。 朱胖胖微微的點了點頭,上前一步道:“皇上,瞻圭的出發點雖然沒有錯,為的也是災民百姓,但手法確實有些上不了臺面。如今北征在即,天下當以穩為重,還望皇上明斷?!?/br> “是啊爹,雖然大侄子干的這事,我看著也痛快,但現在什么事都沒有北征重要,咱不能前面打的仗,后面亂糟糟的一片,到時候一旦后勤出了問題,那咱們仗還打不打?” 朱高煦在朱胖胖狂使眼色下,也站了出來,勸了一句。 “是啊爹,萬事以北征為重。再說了,實在不行咱們就拖時間,拖到北征開始,到時候全國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北征上,山東這小小的一件事就沒人注意了?!?/br> 見老大老二都站出來了,朱高燧也站了出來,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三個兒子神奇的站到了一起,讓朱棣心里好受了一些。 孩子都懂事了,知道以國為重。 坐起身來,朱棣看著三個兒子點了點頭。 想了一會兒,看著眾人問道:“事情這么大,張懸他們肯定是管不了了,你們覺得應該讓誰去?” 聽到朱棣詢問讓誰去,眾人都開始思索了起來。 按道理說,以朱瞻圭的身份,太子去是最合適的。 可無奈的是,朱胖胖是朱瞻圭的爹,哪有爹去調查兒子的,就算是太子愿意大公無私大義滅親,到調查的結果不如眾人的心意,那也沒人信??! “爹,要不讓我去吧!” 漢王朱高煦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毛遂自薦道。 他可是想教訓這個混小子很久了,如今終于有機會了。 朱棣搖了搖頭,拒絕道:“你還要訓練三千營,過段時間還要到北平統領全局,這事還是讓別人去吧!” 隨后,朱棣一一看向在場的眾人。 太子肯定不行,先不提他和朱瞻圭父子的關系,國家大事都離不開他。 再加上這段時間老大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朱棣是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不想讓他再為此事cao心,想讓他多休息休息。 漢王更不用提了。 別看老二平時一副我很疼愛大侄子的樣子,把朱瞻圭當親兒子的樣子。 可如果讓他去了,朱棣用腳都能想到,朱高煦絕對會有多壞查多壞。 朱高燧也不行,北征很多情報方面都需要他負責,也抽不出來時間。 楊士奇身為兵部尚書,有很多事情要忙。 楊溥和楊榮要協助太子處理國家政務,也是抽不開身。 其他人中,夏原吉是不錯的選擇,可身為戶部主官,也是忙的腳不沾地。 而別的人去了,朱棣怕壓不住那混小子。 想來想去,朱棣發現最合適去的人選,竟然是他。 北征的事情已經安排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兵力往北平聚集了。 國家大事有朱胖胖負責,平時根本就不用他cao心。 現在他每天都是修身養性,看看太子批復的奏章,或者是上上朝啥的,每天都是閑的時間。 正好這段時間他在宮里呆著也悶的慌,借這個機會出去散散心也好。 想到此,朱棣一拍桌子,看著眾人道:“朕決定了,小崽子這件事,朕親自去!” 第112章:拉一個圣人家族陪葬,這輩子值了。 皇帝出行自然不是說走就能走的,行程安排,安保護衛,隨行人員,安排下來都需要幾天的時間。 對于朱棣想去山東,很多人包括朱胖胖在內,都提出了反對。 接觸不到朱棣的官員也紛紛上書,希望朱棣三思而行,建議派個人過去就行了,實在不行把朱瞻圭叫回來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