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只不過這東西射完以后裝填太慢,并沒有大規模的裝備。    就在老爺子看著一窩蜂陷入回憶的時候,下方的士兵們已經做好了射擊準備。    隨著朱瞻圭手中令旗一揮,士兵舉起火把,點燃了引線。    “啾啾啾啾啾啾……”    尖利的嘯聲瞬間響起。    一根根箭失,在火藥的推進下,極速的往前飛,一直飛出六七十步的距離,才墜落射在地上。    “好!”    朱棣忍不住叫了聲好。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朱瞻圭沒掌握神機營之前,神機營的一窩蜂也只能飛出二三十步吧!    結果沒想到朱瞻圭接管了神機營后,對這種武器進行了提升,射程足足提高了一倍。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十米,但放到戰場上,就讓敵人多死一批人。    軍演就這樣結束了。    對于三千營和五軍營的表現,觀看的眾人都贊不絕口。    至于神機營好吧,挺新奇的,炮挺響的,至于別的,好像就沒有了吧。    沒辦法,相比于威風凜凜的騎兵和穩如泰山的步兵。    神機營除了陣列比另兩個強一點,其他的大家真的沒有看出來什么特別的。    其實這怪不了別人。    神機營所裝備的武器,在沒有裝子彈下,真的除了聽個響之外,就看不出別的了。    但讓人奇怪的是,朱棣卻是把表現最好的話,贊賞給了神機營。    對于這一點,很多人都覺得。    朱棣可能是喜歡這個孫子,再加上這個孫子是第一次帶兵軍演,所以偏心一點是很正常的。    軍演結束,無關緊要的人返回了京師,等待著明天的婚禮。    而三大營的各位將領,則是跟隨著朱棣進入了軍帳,商討軍務。    “今天的一番軍演,你們有什么想法呀?”    剛進入營帳,朱棣大馬金刀的坐在首位,斜了一眼一臉不服氣的朱高煦出言問道。    早就等待這話的朱高煦,不等別人發話,第一個站了出來。    “皇上末將不服?!?/br>    轉過頭看著朱高煦,朱棣似乎早有所料的問道:“你哪里不服?覺得朕不公?!?/br>    “末將不敢?!?/br>    朱高煦低下了頭。    “呵呵,不敢,那你心里還是這樣想的咯?!?/br>    “覺得我這個老頭子太偏心,沒有把最佳的獎勵,給你的三千營,反而給了神機營?!?/br>    聽著老頭子那陰陽怪氣的話,朱高煦狠狠的喘了口粗氣,有些不服氣道:“末將不明白我三千營哪里比神機營弱了,難道就因為他們的聲音響,這要是沒有個解釋,末將沒法向手下人交代?!?/br>    “呵呵,解釋!”    朱棣冷笑一聲,狠狠的一拍桌子怒喝道:“那你們克扣士兵口糧,怎么沒有一個人向朕解釋!”    第89章:二叔啊,你終于落到我手里了。    朱棣突然的發怒,把眾人嚇了一跳。    在場之人紛紛跪倒在地。    “皇上息怒!”    “息怒,呵呵?!?/br>    朱棣一聲冷笑,起身看著跪地的眾人。    “士兵們都要餓死了,都要造朕的反了,你們讓朕如何息怒?”    眾人低下了頭,不敢直視朱棣。    一些心里有鬼的,身體更是打起了擺子,額頭流出了冷汗。    大步走到跪下的眾人面前,朱棣盯著朱高煦冷聲道:“漢王爺,你告訴朕,將士們為何要當兵?”    心臟砰砰亂跳的朱高煦,低著頭小聲回答道:“為了驅除韃虜,為了天下黎民蒼生,為了保家衛國?!?/br>    “呵呵!”    聽到這個回答,朱棣不屑的一聲嗤笑。    轉身走到了朱瞻圭面前。    “你說?!?/br>    朱瞻圭抬頭看了一眼老爺子,見老爺子正瞪著他,連忙大聲道:“為了能活下去,為了有一口吃的能給家里省點錢,為了用軍功換賞錢,為了朝廷許諾的良田和減免的賦稅,好讓家里過的更好,為了朝廷賞賜的錢回家娶妻生子,傳承香火!”    朱棣點了點頭,轉身回到大廳中間,看著所有人。    “都聽到了吧?”    “他們當兵為的不是國家大義,為了是能讓家里省口吃的,為了能吃飽飯,為那點可憐的賞錢和減免的稅才來當的兵?!?/br>    “驅除韃虜,保家為國,效忠皇上,這些話對于他們而言,那就是在放屁?!?/br>    “朕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們,如果有一個人能給他們更多,能他們家過上更好的日子,他們會毫不猶豫把刀槍指向朕?!?/br>    “他們在砍你們和朕的腦袋的時候,不會想著這是他曾經的主將和他們的君主,而會想著你們和朕的腦袋能換多少錢,能給他們封多大的官,能給他們換來多少美女良田?!?/br>    所有人低頭任由朱棣訓斥。    狠狠的喘了幾口氣,朱棣看著所有人。    “朕自認為沒有虧待過你們,朝廷的俸祿少朕知道,所以朕就用別的辦法補償你們,補償你們這些為朕拼命的人?!?/br>    “良田、美女、官職、宅院,朕哪一樣少了你們了?你們家里一些人選擇從商,朕就是知道了,也會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br>    “可你們呢?你們是怎么回報朕的?”    “吃空餉,喝兵血,販賣朝廷軍械,甚至把士兵當成自己的私奴,給自己干活,修房子,種田,看家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