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聽著怎么有一種,為自己主上解釋的語氣。 你們倆才說多久話,這就投靠人家了。 老子天天請你喝酒,和你套近乎,也沒見你這么好忽悠。 越想越不爽,朱高煦氣的一甩披風轉身走了。 老小子等著吧,今日你對我愛答不理,他日我讓你跪著求我。 看著氣呼呼轉身走的朱高煦,張輔無奈的笑了笑。 他靠近朱瞻圭,是朱棣暗示的。 不然以他的性格,是不會接近這些漩渦中心的人物的。 到了他這種地位的人,其實保持中立,只忠心于皇上,是最好的選擇。 一旦下了注,將來失敗了,那將會萬劫不復。 就好比當初的藍玉。 雖然對方也非常作死,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跟朱允熥有太深的關聯。 也正因為有藍玉這個前車之鑒,張輔才對這些皇位繼承人,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85章:靖難第一冤大頭,寧王朱權。 龐大的隊列,在街道兩邊的百姓跪拜下,浩浩蕩蕩的開出了金陵城。 朱棣身穿龍袍表情威嚴的坐在龍冕上,目視著向他朝拜的百姓。 在其龍冕后,是太子朱胖胖和各藩王代表的馬車。 后面則是跟著文武群臣,以及各番邦使節的車駕。 太子馬車上,朱胖胖一臉笑容,握著一個中年男子的手,親切的交談。 “十七叔啊,這次來了可要多住段時間,我爹是天天念叨您?!?/br> “唉,勞煩皇上掛念了?!?/br> 中年男子臉上一副激動榮幸的模樣,心里卻是在暗暗的罵娘。 朱棣這個王八蛋,還天天念叨我,是怕我不死吧! 真他娘的混蛋,別人派個代表就行了,你非讓我親自過來。 不就是你孫子娶個媳婦嗎?搞的跟新皇登基似的,還讓我這個寧王殿下大老遠的跑過來。 沒錯,眼前這個中年人,就是被朱棣給坑了一筆的冤大頭寧王。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17子。 所有藩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當然了,這是以前。 現在嘛,是朱棣盯的最緊的那一個。 當年靖難的時候,朱棣手下兵力不足,快要被朱允炆逼上絕路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十七弟,所有藩王中實力最強的寧王。 寧王手中可是掌握著朵顏三衛,以及七八萬步軍,六七千輛戰車。 為了能擺脫困境,朱棣親自登門找到了寧王,跟對方出言借兵。 當時也看不慣朱允炆的朱權,也沒猶豫便直接答應了。 心想著先讓兩人打著,等兩人打累了,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 可他沒想到朱棣這么猛,有了充足兵力的朱棣,直接把朱允炆按在地上摩擦。 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準備好之前,朱允炆就涼涼了。 看著好時機已經過去,也覺得打不過朱棣的寧王,直接裝起了乖寶寶。 不但上交了兵權和封地,甚至當初朱棣借兵時,說的平分天下的事,連提都不提。 想著既然做不了天下,那我想進榮華之??梢园?? 結果一連提了兩個好地方,都被朱棣拒絕,到最后注意到朱棣的神色不對,寧王朱權只能捏著鼻子,認可了南昌這個苦寒偏遠之地。 到了封地后,想了幾天覺得干不過朱棣,寧王朱權也徹底擺爛了,每天談詩論賦,享受人生,過的是那叫逍遙自在。 日子過的是舒服了,可有一點讓寧王朱權非常不爽。 那就是朱棣這個人,有事沒事就喜歡讓他來京師一趟。 美名其曰想他這個弟弟了。 其實就是看看他死了沒,有造反心沒,順便再嚇唬嚇唬警告警告。 這不,去年剛被叫過來一回的朱權,心想著能安生幾年了,結果這回到家屁股還沒坐熱呢,又被叫了過來。 朱棣理由是,我孫子也是你大孫子要成婚了,你這個當十七爺爺的不過來,有點說不過去吧。 就這樣,剛回到家,還沒有享受幾天安生生活的朱權,又苦哈哈的趕到了金陵。 他是昨天到的。 到了地方還沒有下馬車,就被朱棣叫到了皇宮,一陣噓寒問暖,暢聊兄弟之情,以及當年朱元璋在時,兄弟們之間的和睦友好。 一聊就是大半夜。 好不容易結束話題,回去休息了。 結果還沒躺下去瞇一會,又被朱胖胖拉起來參加朝會。 千難萬苦的熬完了朝會,朱權想著上車了能休息一會,結果又朱豬胖胖拉到太子馬車上,說什么要聊聊叔侄之情。 好家伙,朱權那叫一個氣呀。 我就想休息休息,怎么就那么難呢? 我他娘的造了什么孽? 讓你們父子倆,輪著班的折騰我。 你們父子倆是不把我給折騰死,是不甘心咋滴? 臉上保持著笑容,迎合著朱胖胖的話,朱權心里一邊罵著娘,一邊迷迷糊糊的睡了過。 看到睡著臉上還保持笑容不停點頭的朱權。 朱胖胖從袖中掏出了朱瞻圭給的耳塞,塞住了耳朵,笑瞇瞇的看著朱權,等待著一會兒的熱鬧。 行進的隊伍非???,小半個時辰便趕到了閱兵場。 早就等待的朱瞻圭。 見到朱棣從馬車上下來,手中的一桿小旗舉起猛地一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