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靖康王沒用“本王”自稱,那他也沒必要太過拘禮。 聞言,宋青翻動書籍以緩解緊張的手頓了頓,抬眼驚訝道:“你知道?” 宋師無意裝這個b,隨口一提,想了想還是簡單解釋了句:“您看上去身體不錯,不像是病了?!?/br> 靖康王點點頭,一臉“我兒就是聰明”的欣慰:“那你猜猜爹為什么要裝???而不是把你直接喊回來?” 宋師:“……”并不想猜。 他已經知道靖康王要告訴他的事情是什么了,但他應該表現出來的是不知道,所以他淡定而果斷地搖了搖頭。 靖康王也不失望,撫著胡子道:“猜不出來也無妨,爹告訴你——你久不在京城,可清楚京城的局勢?” 這個可以知道:“了解一二?!?/br> 靖康王用眼神興致勃勃地示意他繼續說。 宋師:“?”您不是說您來告訴我嗎? 他嘆了口氣,在心中衡量片刻,既然靖康王一定要考驗他,那他就配合配合吧,反正就是走走劇情的事:“宋家如今在京城,舉步維艱?!?/br> 第11章 俗人 “你是要平安喜樂,還是要榮華富…… 先前說過,宋家這個異姓王,是世襲王位,開國皇帝是個泥腿子,從底層爬上來的,這江山也是他帶著幾個兄弟一步步血雨腥風打下來的,建朝之初雄心壯志,給每個很早就跟著他打拼的弟兄都封了將軍侯爺,那時的宋家先祖得了個王位,也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難得的是,宋家先祖是開國皇帝的弟兄中武功最好的一位,難得的將帥之才,皇帝不封他做將軍,卻要他禁錮在京城做個親王,享受無上尊榮,甚至王位世襲,讓后來許多人都深思:也許當年的宋家和皇帝也并不算得上兄弟情深。 一路把江山都一起打下來的交情,終歸也抵不上至高無上的權柄。 宋家世代出武將,每一代都有嫡系子孫拋下京城的潑天富貴,或是自愿或是被迫地進入軍營,磨礪上十年,基本都能打出個成績,少有些情愿留在京城的,最后也都在朝堂上大放異彩。 文才武將輩出,宋家的王位才一代代傳下來,一代比一代權柄更盛。 許多早年建國被封將成侯的世家,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落了下去,無一例外,這些家族的興衰,都有一個人的影子在cao縱:那就是當朝的皇帝。 權柄過盛并不是什么好事,帝王都多疑,宋家功高蓋主,遲早有一天也會面臨那些家族一樣艱難的困境,上有家國恩義,下是生死存亡,都存系于一國君主一念之間。 歷代靖康王都明白一個道理:盛極必衰,但若不盛,衰得會更快。 所以每一位靖康王都是能人中的能人,他們把控著這個度,讓宋家在朝堂中不算一手遮天,卻也讓皇帝絕對不敢輕易動它,只要宋家不觸碰皇帝的底線,皇帝基本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此相安無事下去。 撐到宋青這一代,宋家的嫡系血脈已經所剩無幾,唯一的嫡子是個不學無術的,宋家交到宋青手上,rou眼可見地衰敗下去,并不是說宋家沒話語權了,畢竟百年世家的威望還在,但是絕對沒有能讓皇帝忌憚著不敢動它的權力了。 十幾年前京城中僅存的另一世家方家被抄家滅族,族中女眷盡數流放,其余男丁不論老小一律腰斬,百年世家就此一夜泯滅,朝堂因此動蕩不安,而皇帝給出的理由是“通敵賣國”。 ——這明顯是笑話,大周建朝數百年,周邊小國被一一掃清平蕩,只剩一個南疆,那段時間邊境安安分分,既沒有打仗也沒人進京,通什么敵?賣哪門子國? 方家雖然是世家,但從未出國武將,通敵賣國除了背負萬人罵名,又有什么好處? 這種不走心的理由,是皇帝明晃晃地告訴所有人:我就是要抄你的家,有意見也沒用,給老子都去死。 為什么不弄個更合理的理由,因為要殺雞儆猴。 殺的雞是方家,儆的猴子是宋家。 皇帝剛抄了方家,不好轉頭又來搞他們—— 宋家蔓延到宋青這一代,旁支多得數不勝數,幾乎整個京城里路上隨手拉一個人,祖上都和宋家有那么點血緣牽扯,這也是當初宋書被抱養過來的時候,沒人深究宋書“是不是真的是宋家旁支的孩子”的原因。比方家底蘊還要深厚,牽一發而動全身。 況且宋家當時剛剛交到宋青手里不久,還處在鼎盛時期,皇帝也不敢搞。 而十幾年后的今天,皇帝已經快要老了,年老色衰膀大腰粗,邊境屢屢動蕩不安,朝中人心不穩,前些天在閣老們的聯名下定了三皇子洛放為儲君,有人就在傳皇帝耽于美色,身體已經不行了。 皇帝應該是聽到了傳言,想拿宋家這塊盯了很久的肥rou開刀,再來一出殺雞儆猴。 靖康王察覺到皇帝的意圖,這才連忙裝病把兒子叫了回來。 簡單分析了一番宋家的局勢,宋師定下自己的結論:“圣上若是鐵了心要動宋家,怕是躲不過這一劫了?!?/br> 宋青點頭,神色凝重地嘆了口氣:“你說的沒錯。這就是爹為什么要裝病讓你回來的原因。圣上如今盯著宋家的一舉一動,這個關口人人自危,都怕圣上的刀尖一轉對準的就是自己。宋家百年殊榮,已經出了太多風頭了,成了當今圣上的一根心頭刺,宋家此次若不能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