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雙方兵馬在缺口處爆發激戰,鮮血和生命不斷的綻放,然后以rou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消弭。 “殺!” “陷陣!” “萬勝!” “……” 一陣陣呼喝聲中,數不清的尸體堆滿了缺口。 幾乎要堆成一座小山。 終于,在吳應麒的命令之下,天竺軍還是沖入了德里城內。 自從有天竺軍殺入城內,莫臥兒帝國士兵們的抵抗如同冰消雪化般迅速溶解。 奧朗則布則是率軍撤往了南印度,準備要在南印度重建德里城,繼續抵抗。 吳應麒下令己方兵馬追擊,可終究還是沒能追上莫臥兒帝國的潰兵。 …… 吳應麒在取得大勝之后,便下令將自己的都城從拉合爾遷到了德里。 然后便準備對恒河平原進行有效統治。 與此同時,天竺軍的追兵還在追著莫臥兒帝國的殘部一路往南。 橫掃諸多城鎮,擊破數不清的敵人,氣勢洶洶。 由于軍事威懾的存在,吳應麒很順利的便在德里城站穩了腳跟。 為了統治方便,他基本上沒去觸動當地利益集團的利益。 而是干脆選擇在地方使用包稅制。 也就是每年地方都要給他吳應麒繳納一筆稅款,除此之外,一切事務地方自決。 吳應麒此舉或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但是,這卻也是使得吳應麒在恒河流域的統治迅速穩定了下來。 當地的高種姓人群,以及地主僧侶,紛紛選擇和吳應麒的統治集團合作。 反正對他們來說,給誰交稅都一樣。 只要不動他們的利益,他們便可以接受頭頂上換個大爹。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莫臥兒帝國其實也只是一個外來者。 印度真正的主人并不是莫臥兒帝國,而是這些高種姓的地主和僧侶。 …… 相較于吳應麒統治手段的粗放,吳應雄則是在周國境內進行了改革。 進行了編戶齊民和土地清查。 然后,他又著手準備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工商業。 吳應雄的地盤上是非常適合種棉花和發展紡織的。 在工商業取得發展之后,吳應雄又開始學習大明的義務教育制度。 只不過,吳應雄的義務教育卻是僅僅只針對周國內的漢人和蒙古,藏人,維族人等統治階級的后代。 那些三哥還是乖乖做農奴好了! 吳應雄要保證自己的統治集團內有新鮮血液不斷注入,并且為自己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 以求實現自己對國家的有效統治,而非是通過和利益集團妥協來獲得統治權。 而吳應雄和吳應麒兩者統治方法的不同,則是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發展方向。 吳應麒將自己的國家的未來盯在對外擴張上。 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拿下整個印度,借此來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富庶。 所以,他才要向當地的既得利益者妥協,通過給既得利益者讓步利益,來獲得他們的支持。 以便自己更進一步擴張! 而吳應雄卻是不同。 吳應雄知道自己的軍事能力比較拉胯,是故完全沒有要對外擴張用兵的打算。 他的能力偏于治政方面,是故便準備要在治政方面用用功,來保證自己統治穩固。 現在吳應雄唯一面臨的外部威脅就是西面的波斯帝國。 但波斯那邊的壓力有大明在碎葉城的駐軍幫著分擔,是故,吳應雄才有閑心去治理內政。 …… 大明光復十九年冬。 朱宏煜在確認自己的太子對于政務處理還算得心應手之后,便直接下旨讓其監國,然后他便帶著自己的妻妾和兒女們前往南方過冬。 第一選擇便是海南島! 朱才坤站在南京城外的火車站的月臺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meimei一起登上火車,出門去旅游,就留下他一個人監國看家,站在風中凌亂。 忽然,他有了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心塞的厲害。 不過,在心塞的同時,他又感覺有些竊喜。 最起碼就目前來看,父皇是鐘意讓自己繼承皇位的。 否則就不會把政務全部拋給自己,完全不擔心自己利用監國的機會,結黨營私培植黨羽了。 只是,這一下這么多的政務砸過來,朱才坤也是真的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雖然之前他已經在著手處理政務了,但那時候畢竟有父皇在京城鎮場子,不懂他隨時能去問。 現在父皇一出京,朱才坤是真的不適應。 但是,不適應也沒辦法,皇帝已經走了,他這個監國只能頂上去。 要是讓外人來看,朱宏煜將偌大的一個個國家的政務,全部交給一個剛剛成年的孩子。 這種行為是很不負責的! 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 因為現在大明的政治制度非常完善,內閣,秘書處,司禮監三方交叉處理奏章。 其中內閣是具體處理和執行,秘書處負責審議,司禮監則更多的是代表皇權的存在。 有這三方在,監國太子要做的只是把控一下朝政節奏,做一個活的印章而已。 甚至可以說,就憑大明現在的政治制度,別說皇帝是個思想正常心智健全的成年人了,即使是個奶娃娃,也能平穩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