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德川幕府會搞定的! 雖然石見銀山被毛利氏所掌握,但毛利氏不也照樣得臣服于德川幕府嗎? 石見銀山每年那么大的產量,那么大的利潤,光憑一個毛利氏是吃不下的。 德川幕府吃到的才是真正的大頭。 如果毛利氏不懂得退步和分錢,光是一個“懷璧其罪”就足以讓毛利氏覆滅了。 全世界每年三分之一的白銀產量,可不是一個小小的毛利氏能夠保得住的。 說實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大明的入場,對毛利氏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是常識。 最起碼,在大明入場之后,毛利氏再也不用擔心再被德川幕府擠壓生存空間了…… 嗯,大明入場之后,就該德川幕府和毛利氏抱團取暖了。 對大明來說,接手靈元天皇除去石見銀山的利益之外,就是靈元天皇本身了。 大明控制了靈元天皇,那便相當于多了一個影響日本局勢,控制德川幕府的棋子。 還是一枚重要棋子! 如果哪天德川幕府不聽話了,大明是可以扶持天皇復辟的。 比如說明軍可以打著天皇復辟的旗號,直接登陸日本本土…… 到時候,德川幕府上下皆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朱宏煜當然不介意接手靈元天皇了。 在雙方敲定此事之后,德川家慶也是派人將靈元天皇向著大明送來。 大明光復七年年初,靈元天皇的御船抵達了上海。 然后,其便坐著火車向南京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過數年的修建之后,連同南京和上海的火車已經通車了。 雖然車速不快,但這條火車的通車,也象征著大明的交通發展邁步到了一個新階段。 僅僅之用了一日夜,靈元天皇便坐著火車,從上海抵達了南京。 這個速度要是放在后世,那和龜速沒有區別,怕是得被人罵死。 可如果是放在這個時代,已經能夠算是逆天了。 靈元天皇在入京之后,便受到了朱宏煜的召見。 其在被教授了一些朝覲天子的禮儀之后,大明光復七年二月的第一次大朝會上覲見。 而與此同時,吳應雄也是帶著吳周那邊的使團抵達了南京城外! 從吳周現在的臨時國都新山海關出發,一行人一路風雨兼程,走中亞,經西域,然后至甘陜,出潼關,自河南轉而向南,過襄陽,抵達武昌,最后轉走水路,順長江而下。 一共花費了大概小半年的時間,穿越了小半個亞歐大陸,吳周的使團終于抵達了大明的國都南京。 而莫臥兒方面的使團則是由于接到的消息晚了些,且他們得和英國人聯絡,且翻越高原,才能抵達大明,是故路上便慢了些。 是故,其使團現在才剛剛抵達重慶,準備要轉走水路,順流而下抵達南京。 估摸還得小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南京。 …… 大明光復七年二月初一! 大朝會! 現在大明的大朝會已經變成了一個純粹的形式主義。 基本上屬于是每一旬進行一次,算是開個朝政總結會。 除去總結一下朝政之外,幾乎沒什么用。 真正重要的國策,可不會在這樣的大朝會上提及,一般是內閣開個小會就搞定了。 對于這樣形式主義十足的大朝會,朱宏煜并不怎么上心。 之所以每旬召開一次,也只是為了向天下人證明他朱宏煜并不怠政。 一般而言,如果沒事的話,朱宏煜是很少會刻意去召開大朝會。 當然了,如果有要緊的事情需要一個大場合去宣布,朱宏煜也不介意臨時加開大朝會。 嗯,朱宏煜做事的時候是很靈活的。 第八百三十五章大明的識字率 靈元天皇站在巍峨的紫禁城外,看著自己面前的紅墻金瓦,深深宮禁,以及御道兩側那一名名身材高大雄健,面容威武的士兵。 他感覺到了一股子發自內心的敬畏和戰栗。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現在靈元天皇只有這一個想法。 伴隨著一陣陣低沉有力的鐘聲響起,紫禁城的大門嘎吱嘎吱的打開了。 一名名大明的官員開始按照不同的品級,列著朝班,魚貫進入宮內。 負責護衛宮禁的甲士目光直視前方,盯著所有入宮的人看,殺氣騰騰。 他們手中的刀槍,身上的盔甲,皆是反射著寒光。 靈元天皇就這么站在這里,十分緊張的等候著朱宏煜的接見。 …… 大朝會上。 朱宏煜身穿袞服,頭戴翼善冠,端坐在龍椅之上。 他的目光環視一圈,面前的臣子們齊齊下拜朝賀。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山呼海嘯般的朝賀聲中,朱宏煜再一次感覺到了權力的甘美。 等到所有人都行完禮之后,朱宏煜開口說道。 “眾愛卿免禮!” 他的話音落下,“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朱宏煜身旁的太監按照以往的習慣,開始詢問。 朝中各部的部堂也是開始按照常例,各自向皇帝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