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大明朝廷每年幾百萬的遼餉,其中有相當不小的占比,都被用于加固山海關了。 到了現在滿清要退出關外了,山海關的方向自然不可能被忽視。 如今,這座雄偉的天下第一關,被滿清上下當成了阻礙明軍出關的橋頭堡! 關內戰局緊張,北直眼看不保。 滿清方面為了保證關外的安全,由關外向山海關方向進行了增兵。 并派出了老將安親王岳樂,全權負責山海關,以及遼西防線的具體事宜。 岳樂高坐于山海關內的節堂之上,看著手中從關內京師方向傳來的戰報,臉色相當的不好看。 保定趙良棟投降,天津明福戰死,鰲拜被困于京師…… 關內的戰局正在一點點的敗壞下去! 按照岳樂的估計,最多十天半個月的,京師就要告破。 到時候,山海關就將成為抵擋大明北伐的橋頭堡。 但是,岳樂對于山海關防線,卻并沒有多大的信心。 岳樂覺得,倘若明賊大舉北伐,山海關怕也是扛不住的,山海關一破,則遼西走廊不保。 遼西走廊不保,則關外危矣! 岳樂現在心中滿是悲觀的情緒,因為,他不知道大清的未來究竟在何方? 當年蒙元戰敗,被趕出關外,北元之所以能遠遁漠北,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蒙古人,北元的大汗是黃金家族的后裔。 他們哪怕是戰敗逃到了草原上,其憑借黃金家族的血脈,在草原上依舊擁有著極大的號召力。 因為,那時候的草原只認黃金家族! 但滿清呢? 滿清可不是蒙古人,而是女真人。 并且,他愛新覺羅家自稱的是金國后裔,可沒有所謂的黃金家族的血脈。 往草原逃,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白山黑水間的生存條件,又實在是過于艱辛了。 一但逃到了白山黑水間,大清的統治秩序根本就無法維持。 因為,漁獵或許可以維持幾十幾百人這樣的規模的部落的生存。 但絕對無法維持幾千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一個政權的存在的。 因為,想要形成政權,人就必須得聚居在一起。 可一但匯聚的人多了,四周的獵物和漁獲就養活不了那么多人了。 如果選擇將人散開的話,那不是在給大明北伐兵馬各個擊破的機會嗎?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為了維持政權,可以人跟著羊群跑。 難道他們女真人這個漁獵民族,也要人跟著獵物到處跑嗎? 做不到的??! 至于說種地? 你在沒有開發過的北大荒種下地試試。 餓不死你! 北大荒,可是在有了機械開發之后,才變成北大倉的。 所以,安親王岳樂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因為,他看不到大清的未來。 甚至,現在岳樂都開始質疑,當年多爾袞率大清主力入關的決策是否正確了。 因為在他看來,若是當年大清不入關,那么中原必將因為闖賊和明賊的交戰而亂做一鍋粥。 到時候,大清便能像崇禎年那樣,通過一次次不斷的入關劫掠京畿北直,壯大自身,維持大清對中原的威壓。 甚至通過不斷的吸中原王朝的血,讓大清一點點的發展壯大,維持住大清的政權。 并且,由于大清還在關外,面臨著較大的外部威脅,也能保證大清八旗的戰斗力不會下滑的那么厲害。 而非是如今這般,大清入關之后確實是痛快了,秋風掃落葉般的掃平了整個天下。 但也就痛快了二十年??! 這二十年間,八旗確實是享受了中原的榮華富貴。 但是,后果呢? 后果就是現在八旗兵的戰斗力下滑的不成樣子,并且,八旗的骨血也快要在關內流盡了。 更可怕的是,現在只要明賊北伐,大清就將面臨亡國滅種之危局! 悔不當初,實在是悔不當初??! 岳樂合上了手中的戰報,重重的吐出一口濁氣,然后對著自己身邊的親兵戈什哈開口吩咐道。 “派人往盛京去一趟,向太后和皇上稟報一下!” “就說……關內戰局危急,京師隨時有可能實陷,老臣會盡量保證山海關不失?!?/br> “但盛京方面,也要早做準備!” “……” 至于說什么準備? 當然是山海關失守,遼西走廊防線全盤崩潰,明軍威逼盛京的準備了。 戈什哈跪下磕頭,應了一聲喳,然后轉身離去。 隨后,岳樂的兒子岳端在外求見。 岳樂也沒有遲疑,便命人將岳端請了進來。 岳端在走進節堂之后,噗通一聲跪在岳樂面前,開口說道。 “阿瑪,關內戰局緊張,鰲少保被困京師,兒子請命帶兵去救援京師,接應京師城內的八旗兵撤出?!?/br> 岳端說罷,在岳樂面前重重的叩首。 腦袋磕在地上,發出咚的一聲悶響。 現在京師城內還有好幾千八旗兵,如果他們不救,這數千八旗最后一個逃不掉要被明軍全部殲滅的下場。 這對現在八旗兵兵力本就急缺的大清來說,簡直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現在的大清,所有的八旗兵加起來不過兩萬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