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心中的顫悚不斷的蔓延,吳三桂逐漸變得不再淡定。 “清虜自蒲荊渡渡河,奔襲我軍后路華陰?!?/br> “如今華陰被清虜攻占,我軍后路被斷,大家都說一說吧,接下來我軍該如何是好?” 諸人聞言,皆是面露愁苦之色。 很多人都是忍不住臉上出現了害怕的情緒。 “不對啊,清廷的主力該全部都在潼關一線的,哪里來的兵力從蒲荊渡渡河,突襲我軍后路啊?!?/br> 吳應雄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按照關寧軍諸將的預估,以及哨探的探查可知,清軍此戰能用的兵力最多也就五萬人上下。 現在潼關城外就有五萬人! 那么,清軍又是哪里來的兵力,用于從蒲荊方向突襲關寧軍的后路呢? 所有人都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 第590章皇帝牌不粘鍋 但隱隱的,所有人心中也都有了些猜測。 無非就是鰲拜見關寧軍于潼關中龜縮不出,所才敢從軍中抽調兵力,用于突襲華陰。 至于說兵力被抽調了,軍中缺了人被關寧軍看出來了怎么辦? 其實不難,征召民夫來填補抽調走的兵力所形成的空缺就可以了。 反正關寧軍不敢出潼關,離遠了是發現不了這種細節上的問題的。 但是,雖然關寧軍上下都有所猜測! 但卻沒人敢說出來。 因為,下令決定關寧軍退守潼關,不得出城迎戰清軍的,就是他們的皇上吳三桂。 沒聽說過皇上有罪,臣子背鍋嗎? 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又有誰敢隨意甩鍋給吳三桂? 大名鼎鼎的皇帝牌不粘鍋了解一下? 吳三桂也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黑著臉,一言不發。 吳國貴站出來說道。 “我軍接下來該怎么辦,還請皇上圣斷!” 馬寶,王輔臣,吳應雄等人也是一起開口說道。 “還請皇上圣斷!” 話是這樣說,但他們所有人都是想要吳三桂下令大軍出關,同鰲拜決戰的。 畢竟這是吳三桂登基之后的第一戰,必須得打好才行! 只是,吳三桂沉吟一陣之后,卻是開口說道。 “既然鰲拜那賊子能派兵突襲華陰,斷我后路,那就能派兵突襲長安?!?/br> “萬一長安有失,則后果不堪設想!” “要朕來說,我軍此時應撤離潼關,退回長安,以保長安不失!” 吳三桂此言一出,廳堂內的所有人都懵逼了。 好家伙! 好家伙! 這特么就要撤回長安了? 現在潼關的城防還好好的呢,且城內也糧草不缺。 況且現在潼關內的關寧軍兵馬眾多。 雖然同清軍鏖戰了很長時間,可由于關寧軍一直都是在守城,損失并不大。 現在的關寧軍,別說憑城據守了,哪怕是出城同清軍野戰,也不一定會輸! 為什么要撤呢? 這么大的一座潼關要塞,這就不要了? 明明可以將清軍擋在關外,為什么要將清軍放進關中平原? 有病??! 但凡擺個正常人在吳三桂的位置上,也不至于作出這么糊涂的決定! 但是,誰叫吳三桂恐滿癥晚期的老毛病又犯了呢? 只是看到潼關外的清軍大旗,他便沒了戰心,一心只想著保存實力逃跑。 諸人皆是開口勸說,說潼關之戰還能打! 但吳三桂卻是心意已決,下令關寧軍這便撤出潼關,往長安撤去。 …… 鰲拜見潼關發生了變故,關寧軍從潼關撤出,一路往西撤往長安。 冷笑一聲說道。 “吳三桂?” “無膽匪類爾,就憑他也敢登基稱帝,造我大清的反?” “呵呵!” “傳令下去,全軍追擊!” 隨著鰲拜的一聲令下,清軍向著潼關城撲去。 只是眨眼的功夫,潼關易手。 鰲拜親率的清軍對著撤離的關寧軍發動了銜尾追殺。 大量的騎兵在潼關以西的關中平原上奔馳驅策,對著正在撤退的關寧軍沖殺,放箭。 箭雨如雨而落! 撤退中的關寧軍被箭雨覆蓋,不時的有人倒地慘死。 或是被箭矢貫穿要害,射城了篩子,或是在到底之后,被己方袍澤踩踏成了rou泥。 負責斷后的關寧軍將吳三桂跑的飛快,一個個心中都充滿了驚懼,以及怨恨。 你吳三桂怎么就能拋棄我們,自己跑了呢?! 士氣崩潰之下,大量的關寧軍士兵丟掉了手中的武器,脫掉了身上厚重的甲胄。 只為了跑的更快! 甚至有人選擇跪在地上,向清軍投降。 清軍的騎兵呼嘯而過,繼續追殺關寧軍的潰兵。 如果遇到殺紅眼的清軍,有可能會隨手一刀,將投降的關寧軍的人頭砍下來,當做軍功。 面對這樣殺紅眼的清軍,投降也不好使。 但也有的清軍騎兵保持了理智,只是從降兵身側呼嘯而過,并沒有順手給降兵一刀的意思。 陣前轉進的關寧軍,再次表現了一次什么叫做兵敗如山倒! 其實,如果吳三桂認認真真的好好打這一仗,而不是膽怯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