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若不是這兩人都死在了明賊手上,且平南王的其他兒子,較之尚之節都更加不成器。 這平南王世子的名頭,也落不到尚之節頭上! 明賊還沒打到廣州城下呢! 你尚之節至于慌成這樣嗎?! “明賊來了,明賊來了!” “我該怎么辦?!” 尚之節臉上滿是慌張之色的開口詢問道。 在他的身邊,金光祖,曾啟釗兩人對視一眼,金光祖開口說道。 “請世子殿下下令王府藩下旗丁動員,準備迎戰來犯明賊,或是守城?!?/br> “并行給王爺,請王爺迅速回師廣州支援!” 尚之節用力的點頭,然后全部照做。 面對來犯明軍的兵鋒,廣州方面迅速做出了應對。 除去尚之節動員平南王府藩下旗丁之外,曾啟釗下令廣州各鎮的綠營兵馬向廣州城匯聚。 金光祖也是下令征召廣州城內外的壯丁,編練義勇準備用于迎戰明軍,或是守城。 明軍的船隊不斷的沿江北上,朱宏煜并沒有分散兵力,去珠江沿岸攻城略地。 而是集中優勢兵力,將所有的兵力都攥在一起,像是一只五根手指攥在一起的拳頭,隨時準備打出去。 給自己的敵人重創! 因為朱宏煜沒必要去攻城拔寨,此時的整個南方,不敢說全部,最起碼也是有九成的士紳百姓,都是心向大明的。 只要他朱宏煜能在正面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兩廣福建,乃至整個長江以南,傳檄而定不成問題。 此次北伐,朱宏煜最引以為豪的cao作,就是以攻雷州半島,引誘清軍奔襲救援,然后自己利用己方的轉進優勢,進攻廣州。 和明軍行軍靠水路,士兵直接坐船轉進不同,清軍行軍,全靠兩條腿走! 雖然清軍中有不少騎兵! 但是,除非是歷史上蒙古人那樣不缺戰馬,平均一人三騎四騎,騎兵才會騎馬轉進。 一般的騎兵行軍,也就是牽著馬走路。 戰馬太嬌貴了,可不能瞎折騰。 掌握大草原的清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不缺戰馬,但那說的是清軍在北方的騎兵集團。 對南方的清軍來說,戰馬照樣是一個稀罕玩意。 清廷是不缺戰馬,但從北到南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要想將一千匹戰馬從北方送到南方,各種氣候不適應,路上累死的,半路走丟的,最起碼得沒一半。 真實損耗當然沒這么高,但我大清自有國情在??! 再加上南方水路縱橫,騎兵的作用被最大程度上的限制,以及清廷還有些要控制三藩軍力的小心思在里邊。 所以,清軍在南方的戰馬數量也是有限的。 從廣州到高州,之間的距離大概有四百多公里! 也就是八百里地! 這說的還是后世走高速的距離。 在這個時代,可沒有所謂的高速,只能走官道。 以明末官道的交通條件來說,這個數字輕輕松松能破千。 清軍從廣州到高州,一個來回那就是兩千里! 還是往少了算的! 朱宏煜搞了這么一出避實擊虛,除去引誘清軍分兵之外,集中優勢兵力給清軍重創之外。 還將此戰中的清軍,從一只固守廣州城,以逸待勞的部隊,變成了前后奔襲兩千里的疲敝之師。 雙方哪個更好打一些,不用說都知道! 明軍不斷沿著珠江,向著廣州推進,廣州的清軍在經歷了最初的慌張之后,做出了要出城迎戰的決定。 廣州清軍主力被尚可喜帶去馳援雷州半島了,廣州兵力空虛。 諾大的廣州城,只有幾千綠營,以及尚之節緊急征召起來的一部分平南王府藩下旗丁在守衛。 加起來這個數字也超不過萬人! 按理來說,面對來勢洶洶的明軍艦隊,清軍應該選擇固守才是。 但是吧,明末這些年來,清軍對上明軍后,戰斗中明軍那拉胯的表現,使得清軍對上明軍時,有極大的心理優勢。 這樣的心理優勢,使得廣州城內的清軍做出了要捋一捋來犯明軍虎須的決定! 在廣州城外,背靠廣州堅城,主動迎戰來犯明軍,而不是困守孤城! 我大清,就是這么的自信! 廣州城外,寬闊的珠江江面上,明軍的艦隊一字排開,船只的側舷打開,露出了一門門黑黝黝的炮口。 在這個位置上,朱宏煜已經能夠遠遠眺望到廣州那青黑色的城墻。 甚至可以說,此時的廣州外城城墻,已經在明軍的艦炮覆蓋范圍之內了! “傳令大軍,準備登陸作戰吧!” 朱宏煜放下望遠鏡,揉了揉略感眩暈的眼睛,暗罵這個時代的望遠鏡實在是太次了。 哪怕他用的望遠鏡的鏡片,是用純度極高的東海水晶磨制,而非是玻璃鏡片,在鏡桶中遠處的景物也會有扭曲形變。 用望遠鏡看遠方看的久了,會感到眩暈。 明軍開始登陸,一條條平底的登陸艇向著碼頭挺進,準備搶占廣州城外港口的碼頭。 清軍在碼頭的炮臺開始發炮還擊,一枚枚炮彈向著明軍的登陸艇射去! 炮彈砸在水面上,在寬闊的珠江江面形成了一道道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