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還有海洋的面積,更是震驚了所有人。 楊崢指向大洋對面的美洲大地,“這里的土地比我們中原更為肥沃,此地產玉米、紅薯等等,可稍減我華夏百姓饑饉之憂?!?/br> 玉米、紅薯雖然口感不好,但用來喂豬、喂牛、喂雞鴨總是可以的。 “然則,要到達此地,就需要更堅固的海船,更高明的航海術,穿過大洋上的狂風巨浪?!?/br> 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相比,其實華夏土地并不算太肥沃。 很多地方的人并不愁吃喝。 但也正因為此,讓他們的文明進展緩慢。 “如今我大秦人口不到三千萬,糧食自然能維持,一旦人口增多,糧食將會是最大的挑戰,朕起兵以來,所遇大小旱災、水災、蝗災、瘟疫不下百次,民生之艱難,觸目驚心,朕畢生之所愿,一為統一華夏,二使百姓不再啼饑號寒,諸位皆為我大秦之脊梁,當以黎民社稷為抱負?!?/br> 今日思緒有些亂,也不知道在說些什么。 不過太學生依舊聚精會神的聽著。 他們或許是大秦最好的學生,也是華夏的未來。 六七千人中,只要有那么上百號人聽進去了,華夏的未來將會是另一番場景。 不,哪怕只有二三十人聽進去了,以此為人生抱負,未來也將會是一片光明。 可惜現在楊崢年紀大了,不然自己親自往大洋彼岸去一遭。 課程教授完了之后,楊崢又去了海航院參觀。 現在的大秦,只要不出現隋煬帝那樣的君主,盛世指日可待。 楊崢唯一的心愿就是航海了。 未來是屬于大海的,這是華夏的千年大計。 其實華夏古代從未真正的禁海,宋、明的航海技術一度領先全球,就拿這個時代來說,吳國的造船、航海技術已經具有相當水平,能東渡寶島,還去菲律賓逛了一圈回來。 孫權當年勾搭公孫淵時,也是從海路上行進的。 不過吳國的航海技術還不能實現大規模的長途航海。 這不是沿著大秦的海岸線海運,而是從大秦穿越大洋,航行數萬里,到達另一塊大陸。 但這些年的持續投入,已經開始出成果。 工匠們采用榫卯技術,拼接出來的龍骨比直接采用巨木的龍骨抗風浪性更強。 “此船融合薩珊造船術,再施以榫卯之術,全船不用一根鐵釘!”工部尚書裴秀道。 太學里的世界地圖,就是楊崢跟他一起合作出來的。 裴秀不僅在制圖上有非常高的造詣,在機械術上也是一,當年馬鈞造出新式投石車,裴秀還曾找上門去與其辯論機械原理。 望著裴秀手上的精巧模型,楊崢兩眼放光,“昔日一根龍骨需十五年方能長成,數年加工,方可一用,今以榫卯之術,海船批量制成?!?/br> 楊崢記得后世的一個視頻,大地震中,水泥建造轟然倒塌,但木制榫卯結構的古建筑卻奇跡般的完好無損。 榫卯術用在造船上面,絕對是一大創新。 以后造船可以不受龍骨材料的限制。 裴秀的水平頗高,按照楊崢的要求,弄出了戰船、兵船、馬船、補給船、沖船、哨船等等模型,基本按找一個艦隊的規模打造。 士卒可以在船上種菜、養馬。 最大的一艘,上下三層,長達三十二丈,寬十一丈,按照裴秀的話來說,此船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 第九百七十一章 夏侯 當然,現在這些船只是停留在圖紙和模型階段。 既然弄出了模型,說明可以建造了。 “熊津那邊的豪強們不是要船嗎?先弄出一批,給他們試試,然后再改進?!睏顛樃购诘?。 這幫士族豪強天天拾掇著大秦攻打倭國,好跟在后面吃rou喝湯。 問題是倭國的耕地就那么幾塊,距離大秦又遠,性價比不高,還不如留給豪強們,鈍刀子一刀一刀的割。 也是大秦海軍的試驗場地。 “陛下英明……”裴秀干笑道,大概是沒料到楊崢會如此腹黑。 笑了之后,裴秀拱手道:“臣以為,海上之事不可測,士民一旦到了船上,就與官府脫離了聯系,應當適度禁止尋常百姓航海?!?/br> 楊崢一愣,這條諫言表面看起來愚蠢,實則高明。 等于將海上利益全部收歸士族豪強之手。 屁股決定腦袋,裴秀不愧是士族出身,跟著司馬昭司馬炎混了多年,本質上還是前朝的那一套。 這也是楊崢任命他為工部尚書的原因。 多干事,少參與朝廷上的是是非非。 “百姓愁苦,能自取于海洋,乃是利國利民之事,朕豈可因噎廢食,禁止海事?”楊崢語氣微微不悅。 楊崢巴不得大秦子民走向海洋,又豈會禁海? “臣、愚鈍,陛下恕罪?!迸嵝阙s緊賠罪。 楊崢也沒太當回事,裴秀說的是“適度”禁海,不是完全禁海,說明他還是在為大秦考慮。 事實上,這幾年活躍在東海南海的海賊越來越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沿海的很多地區不適合耕種,所以只能走向大海。 還好,這些人有分寸,沒有劫掠大秦的官船,只是不斷襲擾南海諸國,偶爾劫掠士族豪強的私船,有時也會劫掠三韓、倭國、扶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