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一旦被邊關查到鐵器,可當場格殺,若是查到弩、甲、刀劍長槊等兵器,則是夷滅三族的重罪。 “既然陛下看到漠北,為何不將高原徹底納入大秦版圖?”衛瓘拱手道。 “高原?”楊崢盯著沙盤。 現在是小冰河時期,氣候嚴寒,這么多年河湟對高原上的羌人也產生了虹吸效應。 大量羌人走下高原,投入大秦的懷抱。 但兩百多年后,氣候變暖,高原就不是苦寒之地了。 如果不加強掌控,到時候對華夏的威脅巨大。 大唐若不是被吐蕃拖住了,必然會走向一個更加輝煌的巔峰。 要知道歷史上的吐蕃兩次攻入長安。 在地緣上,高原也對大秦現在的疆域有極大的威脅。 向北威懾河西走廊,向西威脅天山以南,東北直接威脅關中,東南邁出一腳,直接踩進蜀中平原。 雖然性價比不高,但戰略價值巨大。 穿越者最大的優勢是目光超前。 歷史上既然出現了高原帝國吐蕃,那么兩三百年后,當大秦因土地兼并而腐朽不堪、奄奄一息時,西南忽然蹦出一個高原帝國…… 那種場面,不堪想象。 即便在后世,高原的戰略價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早一點納入華夏的懷抱,早一點加強此地對華夏的認同。 “伯玉所言甚是!”楊崢點頭道。 無論衛瓘是為了迎合自己,還是真的看出此地的戰略價值,他的意見都要重視。 衛瓘道:“關中頗多羌裔秦民,性耐苦寒,正可經營此地?!?/br> “伯玉莫要忘了,當年我們分派大量宣義掾、宣義郎進高原,現在該是開花結果的時候了?!睏顛樞χ嵝?。 “陛下之雄才大略,千古未有也?!毙l瓘什么都好,但就是有時馬屁拍的人受不了…… 楊崢老臉一紅,如果說大秦真正能有超越漢唐的成就,一定就是在高原上發力。 一旁的索靖也有受不了,咳嗽兩聲,拱手道:“大秦……雖強,但經營高原如此廣袤之地……似乎略有不支?!?/br> 魯芝現在處于半隱退狀態,在家抱孫子,頤養天年。 所以主和派的重任就落到了索靖頭上。 中原尚有這么多未開發之地,要跑去經營高原,在他們眼中無異于舍本求末了。 而且高原上還有個象雄王朝。 這才是高原文明真正的根,據說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在華夏史書中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代,也就是公元前七百多年。 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們一直處在部落聯盟制。 到現在也不過是分封奴隸制,至于戰力,歷史上吐蕃一萬人就擊敗了象雄十萬大軍。 大秦崛起后,他們也數次進貢,兩邊關系還算不錯,象雄也沒有后來吐蕃那么強的進攻性。 高原上的貴人用的絲綢、茶葉,都是從蜀中送過去的。 “有些事情,朕不能不做,大秦不能不做?!睏顛槢Q心已定,“朕不是要占領整個高原,而是如西域一般,控制形勝之地,交通咽喉?!?/br> 擴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其實秦漢統治中原也是如此,沿著黃河、長江線性發展,然后順著支流向內地發展。 把地方先占住,然后建造城池,遷徙百信,站穩腳之后,擴張影響力,輸出文化,吸引人口…… 沒必要什么事都提著刀子去辦,弄得血淋淋的。 以前大秦是光腳的,現在大秦穿上了鞋,要講究吃相和臉面,這些年的國策也是如此,能不動刀就盡量不動刀。 大秦不占領高原,自然會有其他人占領……兩三百年后,氣候溫暖,華夏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聽楊崢這么說,索靖松了口氣,“若是如此,大秦國力勉強可以支撐?!?/br> 楊崢壓根就沒想一口吃下這么大的地盤,而是將其列入大秦的百年大計之中,需要數代去推行,自己這一代只是打個基礎,未來還會在高原上封國。 衛瓘和索靖都點頭了,此事就沒多少阻力。 楊崢身為大秦君主自然知道誰是本誰是末。 盡管這些年到處遷徙,但遼東、南疆、西地加起來,也不過一百萬左右。 對兩千多萬的中原來說,并不算多。 雍涼穩定的時間比較長,羌氐已經到了第三代,人口眾多,本質上他們跟漢人已經沒多少區別了,連原本的語言和習俗都忘記了。 精神上比傳統漢人更像是秦人,對秦人的身份極度自豪。 關中的良家子奔赴西域,這些羌氐子弟,也該沖上高原了…… 第九百五十八章 羌裔 大秦這邊剛一動,高原上就有了反應。 無數羌人在宣義郎的勸說下歡天喜地的走下來。 河西走廊的富庶是最好的宣傳效果。 比起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在高原上當野人,融入大秦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這些年隴右、河湟的羌人融入大秦后,紛紛闊綽起來,特別是有戰功的人衣錦還鄉之后,立即成為當地的老爺,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莊園,老婆小妾熱炕頭,其樂融融。 漢羌百年大戰,最主要的原因是東漢朝廷一直拒絕羌人的融入。 羌人只能跟當地的漢人豪強沆瀣一氣,掀起此起彼伏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