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第九百五十四章 余孽 誰最希望大秦內亂或者覆滅? 不是士族豪強,也不是被羌胡鮮卑,他們在大秦日子過得不錯。 而是司馬家的人。 國仇家恨,司馬家的余孽肯定要報復。 司馬家那么大一個家族,各種明的暗的勢力,不是說摧毀就摧毀的。 這幾年風頭不緊了,他們又跳出來興風作浪。 “司馬家什么人沒有落網,應該不難查出?!睏顛樛锵н^鄧艾,惋惜過郭淮,卻從不惋惜夷司馬家全族。 趙阿七道:“當年長安一戰,司馬孚之子司馬望被送往屬國,后我大秦并蜀,司馬望卻一直沒有蹤跡,當是此人無疑!” “原來是他?!?/br> 司馬望還算是司馬家中有些本事的人,經歷了這么多的大風大浪,應該成長了不少。 不過,僅憑他們想挑戰如今的大秦,恐怕也是癡人說夢。 “具體怎么做,朕不管,但朕要看到司馬望的人頭,司馬家的死士一個不留,阿七,不要讓朕失望?!睏顛槢Q定給趙阿七一些壓力。 對付敵人,不能有絲毫心慈手軟。 大秦雖然一統天下,但也不是沒有敵人。 楊崢的刀下不知累積了多少亡魂,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國建立,豈止是萬骨枯? “臣,領命!”趙阿七沉聲道。 知道對手是誰,這場游戲也就差不多要落下帷幕了。 不過現在最棘手的問題不是司馬望,而是孟觀。 他是大秦的功臣,還是自己的親信,原本有光明的前途,卻在內斗中迷了眼,被沖昏頭腦。 當然,這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錯,他的背后也有很多人在推動。 此時此刻,楊崢忽然明白了為何歷史上,開國之君大多會屠戮功臣。 尤其是在這個信義崩潰的時代。 司馬家始作俑者,挑破了君臣之間的政治默契和信任基礎。 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臣子,對皇權直接構成了挑戰。 孟觀已經踩過界了…… 內斗可以,但不應該無所不用其極的擴大化。 而且人家衛瓘也沒想把青營勢力趕盡殺絕,這也是衛瓘比青營成熟的地方。 “傳詔,讓孟觀即刻入京覲見!”楊崢對秘書郎李密道。 “唯?!?/br> 詔令很快就寫好,楊崢蓋了皇帝私璽,沒用傳國玉璽。 在楊崢的心中,龐青、孟觀、劉珩差不多是自己的子侄,感情肯定是有的,孟觀早年為大秦沖殺,軍功赫赫,早已名列凌煙閣中。 是生是死,看他自己的選擇。 李密拱手道:“太原為國之要沖,若有差池,河北中原俱受震動,陛下當以防萬一?!?/br> “河北有張特將軍,洛陽有蒙虓將軍,一個孟觀又能如何?且太原城中多錦衣衛、宣義郎,未有虎符,孟觀的家眷都還在大興,朕倒要看看他有無這個膽量?!?/br> “雖然如此,但孟刺史若是逃亡漠北,為之奈何?” “逃到漠北就安全了嗎?”楊崢笑道。 別說逃到漠北,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過錦衣衛的追捕。 楊崢也想看看,地方還有沒有起兵的可能,孟觀能把事情弄多大…… 太原郡,晉陽城。 剛剛接到詔令的孟觀呆坐在軟榻上。 當年司馬懿召王凌、夏侯玄,司馬昭召諸葛誕,都是暗藏殺機,王凌、諸葛誕起兵叛亂,司夏侯玄腰斬滅族。 皇帝召孟觀入京,只要區區數言,連個象征性的“司空”也不肯給。 “使君若是回京,必滅族矣!”幕僚王熙勸道。 孟觀雖只是一個并州刺史,但背后的能量不小,麾下也養了不少人。 “不回京,難道……直接叛亂嗎?”孟觀心中難受至極,也不知就怎么走到了今日的地步,“悔不當初啊,不該受馬望的蠱惑?!?/br> 王熙道:“當年馮翊之戰,使君對大秦有再造之恩,陛下卻只以一州刺史待之,名列馬隆、文鴦、王濬等降將之后,實在是薄情寡義,屬下深為使君不值?!?/br> 這句話正好戳中了孟觀的痛點。 在他心中,一直認為是楊崢沒多給他機會,不然他的成就必定不在馬隆、王濬之下。 一個華陰失守,就讓他坐了多年的冷板凳…… “你什么意思?”孟觀眼中跳動著小火苗。 “并州為天下之脊,左望關東,右望關中,使君若盡起麾下之眾,高屋建瓴,長驅直入,速攻大興,以清君側,至少有三成勝算,而且馬望也答應過我們,會在中原掀起叛亂,以響應使君?!?/br> “三成勝算?”孟觀搖了搖頭。 大興常年駐扎七萬中軍精銳,沒人敢如此大膽。 再說即便孟觀有這個膽量,他麾下的大秦將士會把刀劍朝向他們的都城、他們的皇帝? “若使君不肯,可假借漠北諸部入侵,盡起并州之軍,逃奔漠北,以使君之能,不消數年,可一統漠北諸部?!?/br> 草原早已進入秦人的視野。 那里不全是荒涼的沙漠,也不全是苦寒之地,有山有河,有森林有湖泊,還有數不盡的牛羊。 每年草原上的牛羊、皮貨絡繹不絕的送往中原各地,換取糧食、棉衣、棉被,幫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 近些年,一個名為木骨閭的鮮卑奴隸在漠北崛起,一開始只有百余人,依附于紇突鄰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其子車鹿會雄健,不斷兼并其它部落,有眾近十萬,控弦之士四萬,自號“柔然”,并且還在不斷壯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