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只是此事需陛下從長計議,臣不敢妄言,望陛下恕罪?!?/br>    說完便拱手告退。    楊崢郁悶,杜預也太小心了些。    不過也能理解,朝中本來就派系林立,現在多嘴一句,弄不好就是為將來埋下禍根。    霍去病、霍光對大漢功勞大吧?誰能想到他們的后代居然被滅族……    送走杜預,楊崢一個人思索,最合適的人選似乎只有老二楊武了。    不過老二治民屯田還行,兵略有所欠缺。    走到沙盤邊,忽然看到杜預的銅錢落在代郡太原一帶。    心中一動,鎮守這片的是老五楊暉,年紀雖小,心思卻極大。    在青營中便以軍略著稱,身邊聚集能文能武的“小伙伴”也不少,常以衛青霍去病自居。    成為太子楊旭、夏王楊毅之后,最有競爭力的一子……    杜預嘴上說不參與帝王家事,沒想到卻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    楊崢搖搖頭,不過他不愿意明說,自己也就裝個糊涂,人選就這么確定了。    楊暉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愛折騰,就去遠東之地折騰吧……    第九百一十一章 都護    熊津都督府設立之后,豪強們果然規矩多了。    老老實實的組織對馬韓、辰韓的最后一擊。    豪強們認真起來,三韓當然不是對手,所謂的五萬大軍,連半個月沒撐到,就被如狼似虎的豪強們擊敗了。    三韓徹底亡國,多了三十一個世襲罔替的縣令。    每個縣比中原小多了。    沒辦法,僧多粥少,即便如此,還有十幾個豪強沒分到。    就在楊崢準備回返大興的時候,豪強們又來整活了,這次他們看上隔海相望的倭國……    楊崢有些無語,這幫人還真是欲壑難填。    “倭國剛剛立下新朝,頗有實力,非三韓可比,臣建議修養生息幾年,派細作滲透,知其虛實,然后用兵?!毙l瓘建議道。    “伯玉所言甚是?!睏顛樢灿X得有些疲憊。    年紀大了,對領土反而沒有年輕時那么渴望。    不過豪強們愿意折騰,就去折騰吧。    這兩年還是先歇一歇,大家都緩口氣,反正倭國就在哪里,也跑不了。    楊崢要的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猛沖猛打。    眼下當務之急不是攻占多少土地,而是深耕中原。    武功,大秦足夠了,缺的是文治。    回程途中,剛到滎陽,西域卻傳來敗報,西域聯軍對河中的戰事不利,薩珊波斯國力強大,在河中修建了不少城池,細作也得知秦軍將出征河中,嚴陣以待。    西域諸國聯軍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見河中是塊硬骨頭,心思就散了。    兩軍大戰,七萬西域聯軍對五萬薩珊波斯。    誰也沒想到,兩邊陷入膠著時,聯軍一哄而散,尹春陷入苦戰,一萬七千高昌府兵頓時陷入重圍。    不過面對敵人的勸降,他們沒丟大秦的臉面,奮勇血戰,陣斬近萬敵軍,重創不可一世的薩珊軍。    如果不是糧草被吃完了,敵人截斷水源,尹春說不定能創造一個奇跡。    就在即將全軍覆沒時,幸虧于闐軍死命救援,才將重傷的尹春救回。    北面的楊毅軍面對薩珊波斯的城池,也是一籌莫展,雖然攻破幾座,但自身傷亡也重,他的麾下本來也是騎兵居多。    大秦現在面對的敵人不是松散的游牧民族,而是一個文明。    翻開薩珊波斯的歷史就會知道,他們也是一個傳統的征服者,是波斯人最輝煌的王朝,從誕生之日起,便一直在擴張,一直在戰爭。    看完敗報之后,楊崢一臉陰沉。    此次戰敗,對大秦影響很大,西域諸國本來就不怎么配合,現在敗了,他們能心服?    “以大漢之強,對西域尚且三通三絕,一場小敗,無足掛齒,此時也可分清西域諸國誰真正歸心大秦?!倍蓬A安慰道。    楊崢沉吟片刻后道:“此戰是朕大意了,不該這么快進軍河中?!?/br>    是錯就要認,這幾年太順,以至于有些輕敵了。    西域都沒整合好,就倉促進兵,對手也不弱,戰敗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過話說回來,尹春沒給大秦丟臉。    秦軍寧死不降,深深震撼了薩珊人,讓他們不敢趁勝追擊。    西域仍在大秦的控制之中。    諸國雖心中不服,但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當出頭鳥。    “穿朕詔令,速派醫學士帶良藥趕赴西域,保住尹春!”楊崢對身邊親衛下令道。    人才是最重要的,失敗一次無所謂,下次再來就是。    這一戰,差不多也摸清薩珊波斯的戰力。    優勢兵力,還有主場優勢,卻跟府兵打成這樣,只能說這次是他們走運了。    誰控制了河中地區,誰就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在航海沒有興起之前,絲綢之路就是這塊大陸的經濟命脈。    有利益,當然要爭奪。    你不拿,就會便宜別人。    河中原本就是無主之地,亞歷山大曾攻占此地,安息人曾攻占此地,大月氏也曾占領此地,建立貴霜帝國,然后是薩珊人、大食人、西遼、蒙古、大毛。    華夏也曾嘗試開拓此地,只可惜怛羅斯之戰后,沒等到高仙芝重振旗鼓,安史之亂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