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鮮卑人只剩下最后一口氣,不知朝廷如何獎賞我等?”中山豪強劉厥問道。 瞬間,豪強們眼睛睜得老大。 他們急吼吼的趕來,就是為了分一杯羹。 再說這是朝廷允諾過的。 以前總說遼東苦寒,真到了遼東,才發現遍地都是寶,城池經過幾百年的經營,繁華程度不在幽州之下。 最關鍵的是,遼東諸族林立,沒有中原那么多約束,士卒豪強們可以盡情發揮。 這段時日以來,他們已經抓了不少當地部族為奴。 修堡、種田、打仗、放牧,只要給口飯吃,一個比一個溫順,從無防抗之心。 更讓他們驚喜的是,地里面隨便種點什么,就會一個勁的瘋長,土地的肥力比河北強太多了。 “朝廷當然會有獎賞,然慕容部和高句麗在側,不滅了他們,爾等能高枕無憂否?”馬隆一臉的淡漠,讓他更具威嚴。 “都督所言甚是,那還等什么?我們十幾家加在一起,可以湊出六七萬人,一個襄平城算什么?現在就平了他們!” “鮮卑人與高句麗并非一條心,我們不急,急的就是他們!”馬隆掃了一眼躍躍欲試的豪強們,暗忖陛下好手段,這些人留在中原遲早是禍害。 來到遼東,就是鮮卑人和高句麗人的禍害了。 說起來,慕容涉歸一半死在他們手上。 “襄平城堅固,即日起,爾等麾下精兵全部調入本都督麾下集中訓練!”馬隆有持節之權,收攏兵權理所應當。 “我等原本就是大秦將士,愿遵都督軍令!”退役士卒首領紛紛拱手。 馬隆微笑點頭,“不愧是大秦將士!” 眾人大喜,腰桿挺得更直了。 眾豪強們眉頭一皺,竊竊私語起來。 馬隆卻不想再跟他們廢話,一掌拍在案幾上,“此次東征事關重大,陛下授某持節之權,不從者,斬!” 一個“斬”字說的殺氣騰騰。 豪強們頓時鴉雀無聲。 這里不是內地,從踏入遼東的那一刻起,所有人的生死就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馬隆一句話,就可以讓豪強生不如死。 “諸位可有異議?” “我等愿遵都督軍令!” 豪強們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遼隊城中,越來越多的軍隊聚集,遼東各城的漢人也聞風而來,但凡胡漢雜居之地,漢人就多出猛士。 不過馬隆寧缺毋濫,只挑選了三萬精銳,嚴加訓練。 “大秦有二十四轉軍功,先登、斬將、奪旗者為五轉功,白身可至校尉,賞田六百畝!”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宣義使的話讓勇士們瞬間就眼紅起來。 訓練也變得更加刻苦,風雪交加,也沒人抱怨。 一支強軍很快就被馬隆打造出來。 仗還沒打,秦軍就已經聲勢驚人。 每天來投的部族絡繹不絕,現在投附,還能混一個待歸的身份,跟著秦軍作戰,立下軍功,賞賜也少不了。 遼東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當年慕容涉歸不就是跟著司馬懿打公孫淵而得到曹魏的冊封嗎? 秦軍勢力仿佛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有些心急的部族干脆直接攻掠高句麗,削弱其勢力。 遼隊城一片火熱,襄平城里卻凄風苦雨。 慕容耐全身發涼。 以他的頭腦,實在想不通這一戰為何沒打就一副要輸的架勢。 襄平城雖然堅固,但慕容耐總感覺城里的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對,直勾勾的…… 如果是漢人也就罷了,關鍵很多鮮卑也這么看他,這就讓他心中沒底了。 慕容涉歸執掌慕容部幾十年,頗有人望,被慕容耐送走了,難免會有人議論,如果慕容耐能打一場勝仗,或許還能收拾人心,但慕容耐沒這個本事,坐視遼東兵敗如山倒,慕容部眾當然不服。 “段老弟,你說這襄平城到底守不守的下去?”慕容耐感覺天越來越涼了。 “大單于放心,襄平城有五萬之眾,糧草充足,手上一年半載絕沒問題,何況我們還有高句麗、扶余、濊貊支援,他們與秦人有滅國之恨,就算守不住,我們可以向北撤退,秦人難道還能追殺到天涯海角不成?” “哈哈,說的也是,他日趕走秦軍,定與你平分遼東!” “我段日陸眷能追隨大單于,便是最大的福分,此生不求其他,只求能輔佐大單于!” “好!”慕容耐一拍大腿,對段日陸眷刮目相看。 這年頭,如此忠心耿耿之人哪里去找? “襄平城的防守就交給你了!你我二人同心協力,何愁不能擊退秦軍!”慕容耐大手一揮,心中最后疑慮也去了。 這一路若是沒有段日陸眷的出謀劃策,慕容耐都不知道能不能走到現在。 “屬下必為大單于鞠躬盡瘁!” 鮮卑人一向受中原影響,大秦崇尚諸葛武侯,遍地都在傳唱武侯的事跡。 段日陸眷尤其愛聽中原的評書和戲曲,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 對諸葛武侯、關云長更是記憶深刻。 第九百零二章 東巡 按下葫蘆浮起瓢。 歷史上的這一時期,雍涼爆發持續性的旱災,接連引起鮮卑、匈奴、羌氐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