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馬隆騎著戰馬,提著長劍,走在騎兵之中。 這匹馬是皇帝親賜的,這柄劍也是皇帝賞賜的。 “二十多年前,毌丘儉將軍以萬余步騎橫掃遼東,大破高句麗,屠其都城,為華夏開疆三千里,刻石勒功而歸,如今我等恰好也是萬人,諸位可敢與某同去遼東建功立業?”馬隆振臂而呼。 “愿、愿、愿!” 士卒爆發猛烈的呼喊聲。 馬隆揮了揮手,聲音又戛然而止,“聽說遼東苦寒,爾等懼否?” 人群中又爆發出一陣巨大的笑聲。 這些中軍大部分來自雍涼,漢人、羌胡、鮮卑,哪一個不是冰天雪地里出身的? 大興送來的棉衣棉被最先裝備的就是他們。 每名騎兵,四匹馬,一匹馬馱糧草,一匹馬馱御寒之物,剩下兩匹才是戰馬。 糧草吃光吃馱馬。 只要進入遼東,所有的塢堡都是秦軍的補給地。 兵者,詭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慕容涉歸以為秦軍不會在深秋之際出兵,就連朝廷也以為此戰會多打幾年,但馬隆偏要反其道行之! 馬隆用兵,一向是迎難而上。 “鏘”的一聲,馬隆拔出腰間長劍,雖然早已不年輕,但胸中熱血依舊沸騰,“兒郎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殺!” 一聲怒吼直沖云霄,驚動了城中的鮮卑細作。 然后戰馬緩緩動了起來,踏著寒風向東奔騰而去,掀起偌大的煙塵。 所有騎兵出城之后,薊城城門關上,只許進不許出。 第八百九十九章 農物 朝廷對東西戰事并沒有多關注。 只當是一場小的局部戰爭。 如同當年毌丘儉滅高句麗一樣,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楊崢發現一個問題,這時代的精英對沒有開發的土地并沒有多少興趣,只關注中原一畝三分地。 不過這也符合這個時代,說穿了還是人口不足。 曹魏當年打下遠東之地,最后還是放棄了。 中原尚有很多地方沒有開發,自然不會花精力在那些地方。 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增加人口。 而要養活大量的人口,需要高產的糧食。 這幾年從天南海北送來的農作物越來越多,在溫室中培育。 天竺傳入的茄子,林邑國傳來的扁豆,南中傳來的菠菜等等,極大的豐富了大秦的餐桌。 但楊崢想要的高產作物,遲遲沒有找到。 土豆、甘薯、玉米、占城稻,隨便發現一個,大秦就會邁入一個新時代。 不管這些東西口味怎么樣,先填飽肚子再說。 不過依稀記得土豆、甘薯、玉米都是南美洲產物,這個時代漂洋渡海,絕對是玩命了。 所以楊崢把精力放在占城稻上,派出大量的錦衣衛南下,一無所獲。 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地的野人還不會種稻子。 沒辦法,楊崢只能下令廣撒網,撈到什么是什么,但凡像稻子的東西,全部弄來,又在交州設立農務司,派出大量太學農學士南下。 “大秦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全靠你們了!”都怪自己當年沒好好讀書,現在啥也不知道,也幫不上什么忙,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 “陛下放心,我等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找到稻種!”一百三十二名農學士拔出環首刀朝天吼道。 “呃……”楊崢怎么看這群人怎么像南下搶劫的…… 雖說大秦武德充沛,但似乎有些過頭了。 無論文人武人男人女人,脾氣一個比一個火爆,能動刀子絕不動嘴皮子。 大興街頭,動不動有決斗之事發生。 朝廷三令五申,嚴禁私斗,卻照樣沒啥用。 不過農學士們的氣勢,倒讓楊崢頗為欣慰,要的就是這個精神頭。 這時代南下不是游山玩水,野人猛獸遍地,沒兩把刀子在身上,不會砍人,還真不行。 這么一想,楊崢又賞賜給每人一把錯金描銅弩。 精美華麗,即是殺人的利器,也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工藝品。 膀大腰圓的農學士們激動的淚光閃閃,“謝陛下!” 兩個月后,南方傳回的消息……讓楊崢有些惱火。 上一次陶璜與毛炅擊敗林邑國的入侵,又攻入其國土后,林邑國不甘心失敗,又聚積五萬大軍前來報仇雪恨…… 聯合交州土人,殺害大秦百姓、官吏,焚燒府衙…… 臨邑國如同茅房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也不知道為何,從漢代立國時開始,就一直挑釁北方,把向北擴展作為他們的國策。 東吳也曾被它們弄得焦頭爛額。 歷史上,東西晉也不堪其擾,直到南北朝之后,隋朝建立,惹毛了隋煬帝,讓大將劉方率數萬大軍水陸并進南征臨邑。 中原朝廷動真格了,臨邑自然不是對手,被劉方滅國。 不過,北方將士不習亞熱帶的氣候,士族十死四五,連劉方本人也病死了。 林邑殘部卷土重來,重新復國。 這種情況下,農學士和錦衣衛還怎么找稻種? 讓楊崢沒想到的是,林邑國三番五次攻打交州,讓朝廷上下憤慨不已。 這年頭大秦沒去打它們就是它們的福分,沒想到這幫野人居然敢向大秦出手?還覬覦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