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奴役外族無處不在,河北奴役烏桓鮮卑匈奴,江東奴役山越,蜀中奴役南蠻諸族,中原人奴役自己人…… 這個時代并不是史書上標榜的那么和諧。 只要沒有大規模暴力抵抗,楊崢就當他們同意了。 不過楊崢的一貫做法是,拿了人家的東西,就該給人家一些補償。 “進攻遼東可以提上日程了?!睏顛樀奶煸w中,大秦的平尚書事們濟濟一堂。 “關中旱災未熄,又要大戰,只怕……”這一次不是魯芝反對,而是索靖。 杜預也不太支持,“大興距遼東五千里之遙,糧草轉運艱難?!?/br> 衛瓘一向順著楊崢的心意,“高句麗卷土重來,遼東三部侵占帶方、玄菟等郡,麾下漢夷二三十萬,遼東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假以時日,必實力大增,此時不征,必遺禍子孫?!?/br> 原本遼東三部互相仇視,互相攻訐,在遼東狗咬狗,但大秦崛起之后,感受到強大的威脅,這三部居然與高句麗弄了一個攻守同盟。 各自擴軍備戰。 鮮卑人祖上十幾輩,窮的眼珠子發紅,好不容易趁著中原大戰,侵占了土地和人口,吃下肚的東西,怎么可能再吐出來? “毌丘將軍萬余步騎便可橫掃遼東,朕的兒郎難道不如前人?”楊崢潑了一盆雞血。 魯芝道:“毌丘將軍能橫掃遼東,是因為鮮卑人的協助,今時不同往日,鮮卑人有天時地利人和,我軍遠出,將士勞苦?!?/br> “伯父安知朕就沒有盟友?”楊崢笑道。 “陛下……” “河北豪族實力雄厚,正可驅使,馬孝興屯兵河北多年,麾下牧騎不正是鮮卑人?”楊崢早就胸有成竹。 此前打壓關東豪族,唯獨對幽州豪強網開一面,為的就是今日。 豪強也是資源,手上有兵有糧食。 不拉出去砍砍外人,實在是暴殄天物。 漢魏時代,潁川士族名震天下,其實河北豪強也不遑多讓,作為耕種、祭祀指導書的《四月民令》其實是清河崔氏的家歷。 河北豪強之牛叉可見一斑。 這幫人若是繼續留在幽州、冀州,楊崢心中多少會不踏實。 魯芝苦笑一聲,“陛下既然早有定計,臣就不多廢唇舌了?!?/br> 不費關中的糧草,也不用關中出兵,這種好事,自然沒人反對。 杜預、索靖也點頭同意。 再楊崢看來,治國其實就是平衡各方利益,朝廷收走別人的利益,就要給與一定的補償,形成良性循環,建立互信,然后同心協力做大事。 再說對外打戰,也不全是賠本買賣。 文鴦兩萬騎橫掃漠西,政治利益先不說,單是人口、牛羊就弄回來幾十萬。 楊崢的崛起,本質上還是掠奪。 搶了羌人搶胡人,搶了胡人搶司馬家,一步一步做大做強。 放眼周邊,能搶的都搶了,只剩下遼東的鮮卑三部和高句麗。 后世大唐,李二大帝一直在打打打,也沒見國家衰弱,只要控制好分寸即可,別像隋煬帝,動不動百萬大軍,敵人沒弄死,先把自己弄死了。 大秦本來就是農牧二元制,進取便是天性。 楊崢朗聲道:“詔令:遼東乃華夏故土,今為他人竊居,朕之子民為他人之奴,是可忍熟不可忍,凡我大秦勇士,可自募鄉勇,收復失地,事成,朕不吝世襲罔替之封!” 墻角的秘書郎李密奮筆疾書,過不多時一道剛勁蒼虬的詔令便出爐了。 楊崢舉起傳國玉璽,一巴掌拍在詔令上。 蓋了玉璽,便有了法定的效力。 也代表大秦不會反悔,否則就是失信于天下。 楊崢混了這么多年,從來就沒干過這種事。 索靖道:“陛下賞賜金銀官職即可,何必許下如此重利?” “若非如此,河北豪強安能用命?” 想要別人玩命,就要給足夠的利益。 楊崢口中的遼東,絕非漢朝的故土,遼東是個很大的地域概念,與其便宜別人,還不如便宜自家人。 楊崢令人抬進遼東的沙盤,拔出長劍,在沙盤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將整個遠東都涵蓋進去了。 “這么大的土地,豪強們能拿多少?” 魯芝、杜預、衛瓘這些華夏的精英對域外的土地沒多少興趣,他們在意的是實際控制,基本不反對。 周朝立國時也就黃河流域,但一番分封之后,地盤迅速擴大。 遼東最早也是周朝時分封的。 封著封著,不就成了華夏自古以來的神圣領土嗎? 楊崢又在遠東的瀕海地區提劍畫了一圈,“此地可立渤海國,與夏國一樣,由親王鎮之!” 遼東,是大秦版圖上最后一塊缺口。 第八百九十三章 開拓 楊崢的這道詔令下去,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留在大秦,處處受管束,還要忍受朝廷的盤剝,而殺出去,天高皇帝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種誘惑無以復加。 遼東本來就是漢土,物產豐足,人口不少,從周朝開發至今,雖不如中原繁華,但也絕不是蠻荒之地,至少比南中要強一些。 一個世襲罔替就足以讓豪強們饞的流口水。 朝廷還允許他們自募鄉勇,兵部甚至放出話來,可以售賣中軍淘汰下來的裝備,皮甲不限量供應,戰馬也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