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楊崢站在車輦上,向人群揮手,一時不知道要說些什么,鬼使神差的大餅脫口而出,“努力,他日爾等會越來越甜!” “陛下萬歲,大秦萬歲!” 又是一陣山呼海嘯的歡呼聲。 楊崢一時也不知道說什么好,真說起來,自己當年也算踩著他們的腦袋起家的…… 現在只是給了他們一絲渺茫的希望,竟然引起這么大的反響。 以后日子越來越甜說不上,但吃飽飯穿暖衣,應該沒多大問題。 兩三代之后,大家也都是秦人了。 現場氣氛過于熱烈,為了安全,楊崢還是打道回府了。 “陛下,于闐國主楊敬有急奏?!壁w阿七在宮門前等候多時。 于闐國主原姓尉遲,一向是西域大國,西漢時,人口一度達到八萬余,有勝兵三萬,這點人馬放在中原不值一提,在西域卻是強權般的存在,先后兼并戎盧、扜彌、渠勒、皮山等國,實力越發壯大。 不過對中原一向畢恭畢敬。 是大秦在西域的忠實擁篤,于闐也是大秦在西域的戰略支點。 楊崢看了奏表,不得不佩服楊敬的聰明。 于闐能從秦漢一直屹立到唐宋,還是有一定的眼力。 奏表中言,一股嚈噠人勢力從蔥嶺竄入天竺,于闐國為了響應大秦,愿意出兵天竺。 奏表很短,意思也很明確,于闐要進軍天竺。 天竺跟后世一樣,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非一個國家。 貴霜帝國衰落后,天竺分裂成幾十個勢力,打的不可開交。 于闐一向是天竺和中原的中轉站,自然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大秦對西域勢在必得,多少讓于闐生出危機感,想要外出創業。 楊崢思索一陣,對大秦而言,天竺實在太遠了,以現在的國力,無法統治那么遠的區域,能把七河流域捏在手中已經是極限了。 既然自己吃不下,不妨讓給小弟去吃。 當大哥的要有大哥的風度。 這種模式倒是值得推廣,西域已經成了華夏文明的輻射之地,諸國已經整合起來,現在又有一個軟柿子擺在眼前,不捏白不捏。 如果成功,倒是一個推動華夏文明西進的契機。 共同的利益才是聯盟的永久之道。 土地已經引不起楊崢多大興趣了,不能經營和實際控制的土地再大都是虛的。 現在的楊崢,更大的興趣在拓展華夏文明圈。 而且手上已經有了儒道釋三張牌。 第八百九十一章 奴隸 旱災帶來的饑餓威脅下,各族快速融合著。 生存是所有種族的第一要務,普通個體并沒有多在乎自己的族群。 錦衣衛和宣義使雙管齊下,捉拿了百多名挑唆者,一經審問,發現這些人都是曾經的草原貴人,好逸惡勞,不愿失去曾經的地位,才暗中挑唆不明真相之人。 也不是真的造反,而是掀起聲勢,成為與朝廷談判的籌碼。 西北民風剽悍,以前不缺這樣的人,現在也不缺。 楊崢沒有手軟,一律斬首示眾。 災民多了,奴隸市場逐漸火爆起來。 奴隸交易,古已有之,以前官府沒有刻意管制,這東西屢禁不止,明面上禁止了,暗地里會更加火爆。 一個龜茲舞姬,在大興能賣到七八十兩黃金,送到中原、江東能賣到兩三百兩…… 而且根本禁止不住,商賈會通過各種手段,將人弄進大秦。 你情我愿,官府也管不了。 很多活不下去的婦孺,沒有生存能力,賣入大族之后,至少能活命。 很多傷殘將士退役后,一家四五口人,不是婦孺就是老弱,名下掛著兩百畝田,家中缺少勞動力,也會買兩個青壯奴隸,協作耕田。 有需求,就有買賣。 時代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 在這個時代,人道主義換不來飯吃,換不了活命,奴隸交易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 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主動為奴,朝廷總不能不讓別人活吧? 既然不能禁止,就只能納入管理之中。 “臣建議戶部開設奴籍,制定律法,增設蓄奴稅?!毙l瓘想出一條兩全齊美之策。 有能力蓄奴的家庭,至少是中產階級以上,收他們的蓄奴稅,等于是在割有錢人的韭菜,對地方上的豪族也是一種限制。 舊時代的豪族雖然被楊崢用各種手段削弱了,但新豪強又破土而出,退役的將領,很早就歸附大秦的士族等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般的中產之家,最多養上兩三個奴隸就夠了。 但豪族動輒上百。 蓄奴稅堪稱是對上層階級一把精準的鐮刀,可以有效限制豪族對人口的蔭蔽。 大秦國憲里寫的永不加賦,是說永不加田賦,沒說不準加稅…… 反正最終的解釋權在楊崢手上。 “會不會造成民間動蕩?”索靖出身士族,知道此稅的厲害。 “動蕩?朕倒要看看誰敢動,誰敢蕩!” 身為開國皇帝,連他娘的一個蓄奴稅都不敢收,還當什么皇帝? 楊崢若是不敢向利益階層出手,下一代更難。 豪族能賺錢,過人上人的神仙日子,不是他們他們有多牛,而是大秦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累積出來的時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