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很多將士已經疲憊不堪。 人過了四十歲,下降的不僅僅是體力,還有心力。 早年受的傷,也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越來越難受。 更何況很多四十歲的將士早已老婆孩子熱炕頭,他們留在軍中只會減弱中軍的戰斗力和意志。 有鑒于此,楊崢下了退役令,凡軍中將士,可自行決定去留,退役之人第一年免賦,第二年減半,第三年恢復正常。 不出所料,詔令一出來,退役之人絡繹不絕。 漢魏士卒全是終生制的,十五從軍,六十還提著刀血戰,老的不能動了,才退居二線押送糧草輜重,但輜重兵比正兵更累,如同牛馬,終日勞累。 楊崢的退役令絕對是這時代的一大善政。 二十萬中軍,退役者近九萬。 杜預進諫道:“退役將士心系大秦,如陛下之子侄,乃大秦之精華,不如遷往河北、中原、江東,雖為民,亦可為大秦守護一方!” “元凱所言甚是!退役將士若愿去關東,每人一百畝良田,一匹馱馬,皆升宣義掾!” 宣義掾不是宣義郎,相當于后世的共青團員。 以后選村正、里長、亭長,有優先權。 “中軍八營,臣建議減至六軍?!倍蓬A是左傳癖,左傳有記:天子六軍。 此乃古之法度。 中軍既然裁撤了,自然用不到那么多的編制。 楊崢點頭同意。 杜預這個權尚書令當的比衛瓘稱職一些,畢竟是帶過兵打過惡仗的人,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呈給楊崢。 大致是根據兩漢兵制加以改進,分羽林、虎賁、龍驤、驍騎、越騎、屯騎六軍,每軍皆分左右兩營,每營八千至一萬人。 羽林、龍驤、驍騎三軍駐扎在太極殿東北,故稱北衙。 虎賁、越騎、屯騎三軍駐扎在西南,故稱南衙。 每營設一校尉,一宣義令,互不統屬,輪流戍守大興城和皇城,以及天zigong禁。 平時只有皇帝虎符加蓋國璽的軍令方可調動,戰時由皇帝指派大將,領虎符出征。 奏章中還有各種其他的規定,互相牽制,互相監督,只憑一個校尉是無法調動麾下人馬,各軍想要串聯起來,也根本不可能。 杜預的奏章詳細到校尉、宣義令們的住宅都有講究。 這方面,杜預是專業人士,以楊崢的水平挑不出任何問題,十萬余精銳中軍,加上地方上的府兵,足夠對付四面八方的敵人了。 楊崢也一直走精兵路線,晉、吳被滅之后,已經沒有大規模國戰了,放眼周邊,能與大秦匹敵者少之又少。 “甚好,此策交由兵部商議后立即執行?!?/br> 杜預的尚書令比較稱職,衛瓘當了這么多年的尚書令,也該挪挪位子了。 一個人固定在一個位置,不是什么好事。 以前在朝中衛瓘一家獨大,門生故舊太多,這種局面繼續下去當然不對,現在杜預來了,問題就迎刃而解。 三省六部,除了尚書省,還有中書省,衛瓘當中書令。 半個月后,杜預就把事情辦的差不多了。 九萬退役將士,愿去關東者近七萬。 宣義掾的身份太有誘惑力了,他們為大秦戎馬一生,即便退役了,也希望繼續為大秦發光發熱。 楊崢在大興城外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 一如既往的大口吃rou大口喝酒,氣氛異常熱烈。 楊崢帶著楊旭穿梭在將士之間,望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羌人、賨人、胡人、漢人…… 很多人身上都有老傷,臉上帶著疲色,想著他們終于能歇一歇,過上好日子,心中甚是高興,“爾等雖退役,卻仍是朕的將士!” 一句話,就讓周圍的老卒們熱淚盈眶。 “此生能追隨陛下,死而無憾!” “只需陛下一句話,屬下定提刀上陣,為陛下殺賊!” “生是大秦人,死是大秦鬼!” …… 負心多是讀書人,仗義每多屠狗輩。 跟他們在一起,不需要那么多的心思,而他們也是最容易滿足的人,一塊田,一碗飯,一句話,就會死心塌地的向前沖! “哈哈,有志氣,到了關東別丟我大秦的臉,別丟朕的臉!”楊崢端起酒碗。 霎時間,無數只手舉起,無數道目光匯集而來,“干了!” 一場場戰火凝聚起來的感情經得起考驗。 只不過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哭聲越來越大,很多老卒泣不成聲,楊崢帶著楊旭一一安慰。 第二日又親自為他們送行。 不過楊崢走到哪里,哪里就跪倒一片。 杜預沒有說錯,他們對大秦忠心耿耿,分散到關東,能讓大秦的魂魄到處生根發芽。 第八百八十四章 文事 半年時間,秦律就編修完畢。 在漢律和魏律的基礎上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化繁為簡,減少了族誅、連坐等罪,增加流放之刑,廢除腰斬、凌遲等酷刑,皆以斬首待之。 “律文二十篇,六百二十條,二萬七千六百五十七言,律令合二千九百二十六條,十二萬六千三百言,六十卷,故事三十卷,此律蠲其苛穢,存其清約,事從中典,歸于益時?!倍蓬A拱手道。 律文以正罪名,律令以存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