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皇帝要有隨時掀桌子的實力。 “太子看出什么沒有?”楊崢對身旁端坐的楊旭道。 言傳身教,早些讓他接觸人心和人性,也能早些醒悟。 別人嘴中說出的道理始終是別人的,關鍵要自己體會。 “似乎諸位大臣并不僅僅是在爭年號?!?/br> “那是在爭什么?” “兒臣說不出來……”楊旭一臉慚愧。 楊崢笑道:“不用急,多看,多聽,多想?!?/br> 旁觀者清,看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坐天下難與打天下。 打天下只要渡過原始累積階段,找準方向,用人得當,至少也能混上一方諸侯。 但坐天下就不一樣了。 很多表面輕描淡寫的東西,下面醞釀著驚濤駭浪。 歷史上很多強盛一時的王朝,都是繼承人除了重大問題,國家轉眼滅亡。 一個合格的皇帝并不是沖鋒陷陣,而是穩住帝國內部各種勢力,再牛逼一點的,能把各種勢力擰成一股繩,朝一個方向使勁。 楊崢對楊旭的期待正在于此。 砍人,永遠不缺專業人士。 治國也是一樣,百里之邑,必有命世之才。 司馬炎朝堂上的幾人,荀勖、賈充、石苞等人,難道不會治國? 顯然不是,只不過他們的心思不在這個上面而已。 當然,大秦的這四股勢力還沒上升到黨爭的地步。 還算是合理的競爭。 吵了一陣,誰也說服不了誰,楊崢咳嗽一聲,“永嘉、景弘、皇霸、武極皆不可,朕決意用皇圖二字如何?” 皇圖霸業,一則昭示了楊崢的雄心壯志。 二則,一個圖字,說明大秦如今正圖謀一統中原。 在楊崢心目中,其實什么年號都無所謂,只要不是太不吉利就行了,但身為皇帝,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被臣下影響。 另外,不用他們四人的年號,則是在敲打他們。 “臣附議!”衛瓘第一個拱手。 “臣附議?!苯又驱嬊?,皇圖、皇霸,相差無幾,說明皇帝對青營系還是的。 張特也無不可,按照幕僚的謀劃,不過是在朝堂上表明態度而已。 杜寬的意見,則被楊崢忽視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看在杜預的面子上,楊崢早把他掃地出門了,讓他專心做學問去。 其實最適合他這個位置的人除了皇甫謐,還有魯芝,不過魯芝超然物外,從不卷入這些事當中。 煌武五年,即為皇圖元年,也將是大秦皇圖霸業展開的一年。 年號之事剛告一段落。 沒過幾天,各地就紛紛出現了“祥瑞”。 不是武威有白虎現世,就是秦嶺出了鳳凰。 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 還有景星、慶云、白狼等等小祥瑞,不一而足。 楊崢倒是不信,認為不過是有人揣測上意投其所好,弄出來的假象而已,從商周至今,這些梗都被玩爛了。 手里有刀,比什么祥瑞都踏實靠譜。 但楊崢不信,低下的將士百姓卻異常迷信。 童謠、讖緯、天象、祥瑞,在時代大行其道。 王莽篡漢時,也是各種祥瑞齊出。 司馬炎篡魏時,更不要臉,一共出現了六只鳳凰,三條青龍,兩條白龍,一只麒麟…… 弄得好像司馬家的祖墳冒青煙了…… 祥瑞這東西有好有壞,百姓、將士對大秦一統天下毫不懷疑。 民心士氣急劇攀升。 國中反對東征的聲音全部銷聲匿跡了,東出成了人心所向了。 東西兩邊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馮翊大戰,秦國有了跟中原分庭抗禮的資格。 河東大戰,東西大勢發生逆轉,司馬家只有防守之力。 而下一戰,將宣告天下的歸屬。 從正月開始,新招募的十萬府兵攜家帶口的,陸續趕至上黨、河內、弘農、南陽等地。 中軍的訓練更加嚴苛。 從皇帝到朝臣,再到將士,似乎每個人都憋著一口氣。 巨大的利益面前,每個人都兢兢業業。 士族豪強、歸降文武、青營子弟、元從故舊被楊崢的意志擰成一股繩,勁兒朝一個方向使。 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扯后腿使絆子。 皇圖元年剛剛春耕,江東的使者卻在此時到來。 東西大戰迫在眉睫,這種事情形同陽謀,遮掩不住,也不需要遮掩。 “陛下取河北,江東取河南,同滅司馬氏,從此兩家互不侵犯,各安疆界,大秦向西向北,江東向南向東,豈不美哉?”來的又是諸葛靚。 這些話連他自己都有些說不出口。 “朕聽說晉吳盟好,為何要互相攻伐呀?”楊崢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鐘會弄出來的。 不要臉到這個地步,也只有他了。 他娘的江東有這么大的胃口吞下偌大的中原嗎? 青徐兗豫揚荊,整整六州之地。 “我家丞相不過是安司馬炎之心而已,晉吳連連征戰,血海深仇,豈會結盟?”諸葛靚恨恨道。 諸葛誕三族都被司馬昭夷了,只剩下他這根獨苗,不恨司馬家是不可能的。 楊崢笑道:“你們以前安司馬炎之心,今日會不會是來安朕的心,糊弄我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