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這時代的百姓異常樸實,誰對他們好,他們往往以命回報。 曹cao征張魯時,杜畿從河東調發五千名民夫運糧,民夫在路上自相勸勉:“人固有一死,不可辜負杜府君!” 千里運糧、艱苦跋涉,五千名民夫沒有一人逃亡。 這些民夫都是自耕農,杜畿讓他們吃飽飯,過上了好日子,他們甘愿效死也不想辜負杜畿。 這些年楊崢的宣義掾宣義郎深入民間,讓百姓對大秦的歸屬感更強。 一個簡單的道理,大秦強大,他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過。 這些年已經應驗了。 官府清廉有為,士卒不侵害百姓,士族豪強前所未有的低調,就連招收下人也都規規矩矩,沒有隨意打罵,按月給工錢。 均田制將百姓與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 府兵制則將士卒與國家捆綁在一起。 如果不滿足現狀,可以通過戰功實現階層躍升。 其實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上面對百姓稍微好一點,下面的人便以死相報。 完全的公平公正不可能實現,有些人出身就起點高一些,這種現狀無法改變。 楊崢至少實現了相對的公平公正。 出身低沒關系,若是有本事,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 羌人中名聲最響的楊千刀就是其中的代表,從一介牧奴成為偏將軍,家中田宅相連,嬌妻美妾,子孫滿堂,雖然因傷退役了,還是無數后輩的目標。 還有匈奴、鮮卑等等。 別看這些人以前頑固不化。 入秦之后過上安定的好日子,成了楊崢最忠實的擁篤。 一聽說要招兵,全家老小都來了。 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只要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平臺,就不怕沒有沖鋒陷陣打天下的人。 最怕的階級固化。 如今晉國便是如此。 刺史的兒子至少是個太守。 太守的兒子至少是縣令。 將軍的兒子是校尉,校尉的兒子是都尉…… 幾年之后,這些兒子們取代老子的位置。 來來去去,還是那幾個姓氏。 其中不乏有幾個能人,但絕大多數都是泛泛之輩,名頭倒是吹的一個比一個響亮。 楊崢只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不主動給下面的人提供上升渠道,這些猛人遲早會自己殺出一條道。 大秦沒有門蔭入仕這一說。 勛舊、士族豪強的子弟全部去青營回爐,不能畢業,就不會被錄用。 畢業之后,也是從地方或者軍中底層做起,憑政績和軍功說話。 當然,這些人中有能力的人晉升道路會比常人快一些,不過他們多數集中在政務方面,軍功則是實打實搏命而來。 宣義司、鎮撫司、御史臺三管齊下,監督著大秦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司馬炎遷都鄴城之后,整個人都變了,大肆征選民女充實后宮,重修冰井臺、銅雀臺、金虎臺,供司馬炎享樂。 被河東之戰打趴下的不僅是司馬炎,而是整個中原。 似乎看到了占田制的盡頭,士族豪強們瘋狂圈禁土地人口,百姓也因為不堪重負,主動依附士族豪強。 中原奢侈之風大起。 士族豪強們占有的財富越來越多,當然會窮奢極欲。 有出息的提前準備,訓練私兵,囤積糧草,打造兵器,建造塢堡。 沒出息的就每天沉迷在酒池rou林之中。 而楊崢得到的這些情報,都是士族豪強們自己送來的。 當然,司馬炎也沒有放棄掙扎,也在瘋狂擴軍之中。 強行征召幽州的烏桓騎兵,上至白發老者,下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全部編為軍戶。 還令鮮卑三部、漠北等部遣送青壯入鄴。 不從者,令牽弘、劉弘討之,抓來的人一樣編為軍奴。 鄴城周邊的兵力又恢復到二十萬,令石苞嚴加訓練。 暗中向大秦投誠的晉國官吏越來越多,不過都是一些偏遠之地,改變不了當下形勢。 司馬炎似乎早有防備,一些重鎮不是司馬家的人把守,就是親信死忠坐鎮。 “陛下不妨選取洛陽,震懾敵膽!”秦國最活躍之人無疑是令狐盛。 眼看血海深仇就能報了。 “鎮守洛陽的是王濬,此人頗有兵略,卻洛陽四面雄關,不易取,有攻打洛陽之力,還不如直接攻打鄴城?!毙l瓘第一個反對。 “將士連連征戰,身心疲憊,要么不打,要么畢其功于一役,朕已經下令休養生息,不可更改?!睏顛槻粸樗鶆?。 一個洛陽早就無法滿足楊崢的野心。 令狐盛自中原而來,對洛陽可以理解。 但楊崢作為君主就要有戰略定力了。 這年頭幾十萬大軍攻不下一座幾千人防守的城池比比皆是。 王濬愿意守洛陽就讓他守便是。 楊崢現在的目標已經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司馬炎遷到鄴城,反而方便秦軍鐵騎馳騁。 第七百七十二章 心思 司馬炎遷都鄴城之后,新一輪的圈地隨之展開。 河北士族隨之壯大,盧氏、崔氏、張氏等等豪族子弟通過門蔭入仕大批進入朝堂。 晉國的地盤小了,內卷卻越發激烈。 一個小小的中郎將龐宗就能據鄴城之外良田四百頃,置莊園,納莊奴三千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