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魯芝的想法跟張特不謀而合。 “太傅所言甚是?!睏顛橖c頭同意。 鐘會再怎么折騰,也不可能改變天下大勢。 在楊崢眼中,吳國就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士族的利益共同體。 就算鐘會擊敗了陸家,短時間內也難以整合江東。 “那么從今日起,定伐晉之策,兵部訓練,戶部積蓄糧草,工部準備兵器,大秦上下,皆以此為目標?!?/br> 是時候準備給司馬家最后一擊了。 楊崢已經不滿足于攻城掠地。 司馬家的氣運到司馬炎這里已經完結了。 以如今的秦晉態勢,不可能出現歷史上的東西魏。 司馬昭輸了馮翊之戰,司馬炎輸了河東之戰,中原的士氣已經被徹底打垮。 即將進入最后的決勝階段。 占田制的上升勢頭被遏制,中原遍地流寇,動不動就有人想挖司馬家的祖墳…… 而均田制才剛剛開始爆發。 百姓人心穩定,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 雖然人口不及中原,但決定天下大勢的從來不是人口的多少。 魯芝皺眉道:“此次大戰,雖然陛下大勝,然則,數年累積之糧草、錢帛,消耗一空?!?/br>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這年頭雖然沒有大炮,但各種開支也是天文數字。 漢武帝北擊匈奴,雖然打贏了,國家也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所以朕才想快些統一天下!”楊崢也有些頭疼。 三年豐收才能余出一年的糧食,攢下三年的余糧叫“登”,五谷豐登,需要連續九年豐收,兩個“豐登”才算是“泰平”…… 所以古代發動一場戰爭,至少需要百姓豐收三年。 秦國之所以能發動這么大規模的戰爭,是因為畜牧業補充了農耕業。 不然前幾年的大旱連著蝗災、瘟疫,就能讓秦國疲軟下去。 現在,誰都知道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但這個大勢什么時候到來,則要兩說了。 每年的糧食產量就那么多,接近巔峰。 就算現在弄來占城稻等等高產作物,想要推廣下去,需要的時間也不短。 楊崢有兩個選擇,其一,休養五六年,訓練士卒,積蓄糧草,然后數十萬秦軍東出,畢其功于一役。 但如果五六年按兵不動,司馬炎這口氣就喘上來了。 其二,蠶食之法,一城一地的打,吃完洛陽吃許昌,吃完許昌吃中原,吃完中原吃河北……好處是沒拿下一地可以以戰養戰,但什么時候能滅掉司馬炎,則要看仗打的順不順了,東西魏就是這種搞法,拉扯了幾十年,直到一方精疲力盡。 太慢了! 兩種傳統方法都太慢了。 整個華夏人口本來就不多,這么打下去,中原的精氣也被耗盡了。 李唐為何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楊崢覺得正是因為快速統一了天下。 先是李淵抓住時機,起兵直撲關中,然后李二快速攻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勢力,李孝恭打下巴蜀,李靖快速掃平江南…… 唐朝仿佛開了掛一般。 “大秦有今日之勢,皆從戰場上得來,欲速則不達,若是戰場不利,只怕司馬家死灰復燃,愿陛下以社稷為重,以百姓為念?!备艺f這話的也就魯芝了。 說白了,現在缺錢也缺糧食。 “臣建議陛下加征田賦、商稅?!毙l瓘拱手道。 魯芝的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 他沒說話,索靖道:“萬萬不可,百姓手中剛剛有了余糧,歸心大秦,若是加征賦稅,人心離散,稍遇天災人禍,只恐遍地流賊,他日陛下征伐于外,流寇禍亂于內,以大秦之盛,亦疲于應付?!?/br> 中原百姓比較順從,哪怕司馬炎把賦稅調到官八民二,百姓依舊逆來順受。 但秦國跟中原不一樣。 國內有太多的草原部族。 很多人因為有一碗飯吃,才歸順在大秦的旗幟之下。 如果賦稅加高,遇上天災,就是一場大亂。 歷史上司馬炎的太康盛世如火如荼,關西連續大旱,關中河西連續爆發大亂,禿發樹機能揭竿而起,吊打司馬家的一眾“名將”。 算算時間,關中連續大旱,似乎就在這幾年…… “難道朕要等九年十年?”楊崢有些氣餒。 感覺剛剛一腔雄心壯志被迎面潑了一盆冷水…… 殿中眾人都沉默不語。 國力增長就是如此,一步一個腳印,弄不得虛。 楊崢努力回想后世。 窮國打仗,要么有個好大哥罩著,要么……借錢! 以如今秦國的體量能向誰借錢借糧? 江東? 鐘會那廝肯定不可能。 有錢的是西域,但西域沒有糧啊…… 而且西域這些都精明的狠,秦國一統天下,下一個就會來折騰他們了。 送來一千多美女,不就是要腐化自己的? 其心可誅! 外面肯定借不到錢,那么就只能是國內了! 楊崢心中一動,后世不是可以發型國債嗎? 順著這個思路,向百姓借糧,向商賈借錢,似乎可行。 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套搞法,漢武大帝的告緡令,不過這東西副作用太大,跟司馬家的占田制一樣,也是一劑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