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其次,衛瓘不是一根筋的人,靈活變通,他的家人早就被接往長安。 “衛令君就在弘農……” 趙阿七的心思楊崢當然明白,“朕這就給衛瓘去信一封?!?/br> 這么多年的君臣相知,提前打個招呼也能表示對衛瓘的尊重。 等了兩日,士族不僅沒有回音,還在積極備戰,加固塢堡,積蓄糧食,召集人馬,打造兵器。 “這幫殺才,不知死為何物!末將愿率一軍,掃了他們!”凡是殺人放火的事,劉珩都有極大的興趣。 “不急,朕倒要看看他們能掀起多大的水花!” 最好把整個并州、弘農、南陽的士族豪強都挑唆起來,楊崢不介意把這些地區再犁一遍。 秦軍也在積極準備著。 一聽是去抄家滅族,將士們兩眼直放光。 士族豪強們比羌地、漠北的那幫野人油水肥多了。 秦軍這么多年,正是干這個起家的。 很多秦軍就是被搶過來,后來加入大秦的。 第五日,第一個妥協者出現了。 衛氏聽衛瓘的話,選擇第二條路,舉族遷往長安。 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河東裴氏距離安邑最近,一見安邑厲兵秣馬,殺氣騰騰,也慫了。 司馬炎二十萬大軍都敗了,他們幾千部曲能干什么? 天下間任何事就怕動真格的。 楊崢不是第一個沖士族豪強動刀子,也不是最后一個。 漢武帝的刀子更狠跟絕,也沒見這些人聯合起來,舉兵反抗。 接著是太原王氏。 不過太原有些詭異,一部分慫了,另一部分繼續挺著。 士族門閥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否則諸葛家就不會到處開枝散葉了。 沒降的那部分跟王渾、王沈等人親近,當然不會投靠大秦。 而這些人成為反抗大秦的主力,聯合平陽賈氏,暗中勾連不少中小豪強,鼓搗出三萬多人,在太行山中結寨自守。 “真他娘的沒志氣?!睏顛樅脷庥趾眯?。 有膽舉旗子,卻沒膽來打一場。 跑到太行山里面去,也不知造的哪門子的反。 不過回頭一想,這幫人其實還算明智。 正面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轉移到山里面,就能跟河北取得聯系,得到司馬家的支持。 就在火候差不多的時候,長安卻送來了不少求情的信。 并州的動靜已經引起內部外部很多人的關注。 為首的就是楊囂、杜寬、楊駿三人。 屁股決定腦袋,三人都是士族出身,楊囂正是弘農楊氏出身,自然要為士族說說話。 楊囂、楊駿還算委婉,信中大談懷柔之道,若能爭取士族的支持,四五年內,便可一統天下,然后可以“徐徐圖之”。 杜寬的信則一點都不委婉,“……士族傳承數百年,乃華夏之脊梁,陛下此舉與當年董卓何異……” 楊囂楊駿還算站在大秦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杜寬的立場就很有問題了。 楊崢承認,早年的士族的確出了很多經天緯地的人物,如荀彧、諸葛武侯、賈逵、鐘繇等等。 但現在,他們的子嗣淪落成什么樣子? 荀氏的荀勖,賈氏的賈充,鐘氏的鐘會…… 不得不說司馬家的帶了個好頭,放眼中原,還有幾個士族子弟有人樣的? 楊崢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九品官人法實施之后,士族們的日子過的太好了,一個個養尊處優,不知民間疾苦。 早就不接地氣了,一代不如一代。 “出兵吧!”楊崢下令,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些人家大業大的,如此短的時間,肯定全帶不走。 至于杜寬,楊崢回信斥責,令其重讀春秋三傳。 眾將大喜,這算是福利了。 尤其是羌胡出身的將領,早就饑渴難耐。 楊崢也想心平氣和的把事情解決了,但從古至今,一牽涉到利益,事情就難辦了。 幸好大秦起家的根基不是士族豪強,雍涼的士族豪強勢力沒有那么強大。 秦軍出手,摧枯拉朽。 士族豪強在他們面前不值一提,更不堪一擊。 被屠滅的大小豪強有十三家之多。 太原王氏除了一批逃進太行山的,遭到慘重打擊。 最慘的是平陽賈氏,幾乎被連根拔除,跟賈充沾親帶故的那一支,被重點照顧了,人頭滾滾,其他幾支被流放居延了。 算是為曹髦出了一口惡氣。 有些士族還能看清形勢,豪強們卻鼠目寸光,只會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如同當年的隴右豪強一樣,明知楊崢的刀子又快又狠,還是要頂風作案。 “陛下如此果決,只怕中原士族與大秦不死不休?!壁w阿七心有余悸道。 其實這時代的人普遍對士族門閥有種仰望和敬畏的心理。 不過楊崢不受半點影響,笑道:“你太高看他們了,朕就是殺給中原士族看的,順大秦者活,逆大秦者亡!” 幾千年來,就沒見過有骨氣的士族門閥。 越是軟弱,他們越是會騎到你頭上。 曹丕弄了九品官人法又怎樣? 司馬炎大封士族又如何? 士族會老老實實的聽話,以天下為已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