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柳隱營壘前,密密麻麻堆了一層的尸體。 不過營中“秦”字大旗依舊高聳著。 “末將幸不辱命!”柳隱的盔甲上全是創口,被血涂成了暗紅色。 有別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營壘中的將士,人人帶傷,五千人的守軍陣亡千余人,依舊不退,可見柳隱帶兵的水平。 也可見此戰之艱辛。 天下從來都沒有容易的事。 “將軍辛苦了!”杜預感慨道。 “此乃末將之本分,何談辛苦?”柳隱精神矍鑠,仿佛沒有絲毫疲憊。 “南面之功,首在將軍!”杜預扶起柳隱,后者一臉喜色。 隨后將許昌的繳獲,以皇帝的名義賞賜將士。 營中將士皆山呼萬歲。 隔了兩日,李特、田章、楊濟三將趕來,四五萬大軍齊聚宛城之下。 “城中守軍聽著,司馬炎已敗,大秦百萬雄師不日便可橫掃中原,爾等不速速歸降,更待何時?” 秦軍抵近城墻勸降。 以前說這些話大多是嚇唬人而已,現在則不然。 天下大勢已然明朗,司馬家的敗局幾乎注定了。 而且弘農、上庸、武關在秦軍手中,南陽已經被戰略半包圍。 這么多天,諸葛緒五六倍的兵力拿不下柳隱五千人,城中更是人心浮動。 “既然不降,末將為先鋒,攻破此城!”李特主動請戰。 他的幾個兄弟,李輔、李流、李庠、李驤在軍中逐漸嶄露頭角,驍勇善戰。 李特也成為秦軍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楊崢將他留在長安,也是為了避免李特升的太快。 畢竟現在的李特還不到三十。 杜預溫和道:“殺雞焉用牛刀?諸葛緒已然破膽,城上守軍皆有懼色,此城可不戰而降!” 南陽也是大郡,乃光武帝發跡之地,也是當年袁術起家之地。 城內人口眾多,能投降自然最好。 周旨道:“只怕諸葛緒不識抬舉!” 杜預道:“宛城外無援軍,孤城一座,能守幾日?吾料諸葛緒乃明事理之人,先令將士伐木打造投石車、云梯等攻城之物!” “遵令!”諸將拱手。 很快,宛城之外變成一座巨大的工地。 杜預故意驚嚇宛城守軍,木石堆積如山,附近百姓主動趕來協助,每天都煙塵蔽日,忙碌異常。 越是圍而不攻,城內便越是緊張,守軍的士氣越是低靡。 才兩三天的功夫,城內便有守軍叛逃。 杜預皆厚待之,既不攻城,也不勸降,故意在城下顯眼處好吃好喝的供著。 宛城叛逃之人越來越多。 此前杜預賑濟百姓,頗有仁義之名,附近百姓悉來協助。 杜預供以飯食。 宛城中的很多守軍就是他們的子弟,一見城下和睦,更無戰意。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杜預集合軍中精銳,列陣城下,戰鼓轟鳴,吶喊如潮。 “殺!殺!殺!” 風云為之變色。 城上守軍皆有懼意。 幾十輛投石車、云梯緩緩前退,城上終于繃不住了,吱呀吱呀,甕城的門被打開。 諸葛緒領一眾南陽將吏出城,半跪在兩軍之前,“宛城歸降大秦!” 諸葛家在三國遍地開花,但幾十年來,已經大不如前,諸葛緒是諸葛家最后能拿出手的人物,他若隕落,諸葛家便徹底沒落了。 杜預率眾上前,“太守深明大義,使將士百姓免受刀兵之災,有功于社稷?!?/br> 諸葛緒拱手道:“不敢言功,城中有中原將士,思念故土,愿都督赦宥之,亦可宣示大秦之仁義?!?/br> 這個要求一點都不過分。 杜預當即應允,還為北還之人備了糧草、駑馬、牛車。 總共也才兩三千人。 諸葛緒淚流滿面,“噗通、噗通”的朝洛陽方向磕了三個響頭,拱手道:“非是臣不忠不義,實乃大勢使然,臣守城百日,不得已而降?!?/br> 曹魏時期便有軍法,守城百日援兵不至,將領投降,家族不連坐。 北還之人無不感動,皆稱諸葛緒忠義。 留下的人也唏噓不已。 諸葛緒做法無疑是聰明的,讓司馬炎抓不到任何把柄。 杜預對其越發刮目相看,以上賓相待。 “士為知己者死,緒得遇明公,實乃大幸,今宛城糧足,明公兵精,正可先取新野,大秦軍威赫赫,司馬亮泛泛之輩,必望風而逃,然后明公揮軍南下,覬望襄陽,可得荊州全境!”諸葛緒積極出謀劃策。 杜預仰頭大笑,“佑明真乃山東上士也!” 當即點齊兵馬,浩浩蕩蕩南下。 沿途鼓噪聲勢,又設兩路疑兵,煙塵滾滾的截斷新野向北、向東的退路。 司馬亮果然大驚失色,一見情況不對,當即帶著數萬大軍一矢不發,慌張向許昌撤退。 杜預兵不血刃拿下新野重鎮,斬斷了襄陽與中原的聯系。 第七百四十六章 壯士 “小民趙飛牛拜見陛下!”一幫山賊烏壓壓的跪在楊崢面前。 一個個全都叫花子一般,大冬天的,遠遠就有一股臭氣襲來。 身上的衣服更是慘不忍睹,有人裹著干草,有人胡亂纏著各種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