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第七百三十二章 決斷 留在安邑是淝水之戰,但若是后撤,則有可能是長平之戰。 晉軍有兵力優勢,還有地利。 目前為止,敵軍沒有出現任何弱點,無從下嘴。 堂堂之師,不可擊也! 秦軍鐵騎無法發揮優勢,天時遠遠沒有到來。 倒也不是不能打,但這個損失,楊崢承擔不起,而且也并非是必勝。 司馬炎、劉弘、唐彬都有一定的戰力。 一旦麾下的十萬余中軍精銳傷亡慘重,秦國對晉國的軍事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所以越靠近關中,補給線就越短,對秦軍越有利。 司馬炎不是推著鹿角上來挖土嗎? 有本事推著鹿角上來追殺。 只有把晉軍從烏龜殼里面引出來,這場大戰才能打。 將領們有些不愿意,不過也只能服從軍令。 為了避免混亂,退軍異常緩慢,中軍陣型不亂,騎兵在兩翼游弋,隨時避免突發狀況。 “陛下妙計,以退為進,若敵軍追來,則城池、營壘全無用處,只能與我軍野戰!敵若不追,我軍可徐徐退回關中,圍殲陳騫!” 楊崢計策最終沒有瞞過衛瓘。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司馬炎深溝高壘居高臨下,不可戰也!” 杜預拿下許昌,楊崢已經勝了一局。 而蒲坂捏在手上,已經是此戰的最大收獲。 蒲坂到手,意味著關中與并州連成一塊,兩者的地緣優勢疊加在一起,河東遲早是自己的,甚至潼關也支持不了多久。 “司馬炎跟上來沒有?”楊崢問道。 “稟陛下,尚未……”趙阿七道。 司馬家的優點就是能沉住氣。 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司馬昭都是如此。 形勢發展到如今這一步,基本就明朗了。 司馬炎不追,楊崢守住蒲坂,率大軍從臨晉攻打華陰,掐斷陳騫的退路,吃掉司馬炎的五六萬中軍精銳。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司馬炎若是追,楊崢不介意來一場河東大戰。 “司馬家全都是烏龜,依我看,這場仗打不起來了!”劉珩唉聲嘆氣道。 司馬炎上位以來,年紀不大,卻穩如老狗。 楊崢也覺得大概率是打不起來了。 回去吃掉陳騫,收獲也不錯。 回望東南面,晉軍的營壘在秋日下張牙舞爪,仿佛一條盤踞在山川間的巨大蜈蚣。 晉軍大營。 司馬炎也恰好在眺望緩緩退去的秦軍。 楊崢這一手退兵的確出乎他的意料。 以往秦軍都是強勢形象,攻無不破,戰無不勝,很少主動退兵。 而且兩軍交戰,如二牛抵牾,誰后退,另一方的力量就全壓了過去。 退兵對軍心士氣的打擊更是無可估量的。 不過司馬炎心中松了一口氣,秦軍退了,此戰到此為止,倒也可以接受。 在他眼中,杜預攻下許昌,但陳騫也攻下的華陰,臉皮厚一點,可以看成平手。 但他這么想,別人未必這么想。 石鑒立馬就從地上跳了起來,把司馬炎嚇了一跳,“賊軍懼陛下聲威,此千載難逢之機也,當趁秦賊軍心不穩士氣低下之際,諸軍并進,圍而殲之!” 石鑒比司馬炎還興奮。 若這場大戰止步于此,就不能顯示他進諫的功勞。 所謂名士,本來就是靠一張能說會道的嘴。 “敵軍退而不亂,未可擊也,兵法有云,餌兵勿食,歸師勿遏,焉知楊賊不是佯退,誘朕出擊?”司馬炎其實不太想打。 秦軍處在心理優勢,晉軍處在心理弱勢。 他篡魏才幾年? 當年司馬昭馮颯大敗,不得不向士族妥協,以獲取他們的支持。 這一戰若是敗了,司馬炎剛剛翹起的腦袋,又要向士族門閥垂下。 “此戰倒也不必急于一時,賊軍既然退了,便是我軍勝了,陛下可攜此大勝之勢入潼關,以為車騎將軍之后援!”賈充最明白司馬炎的心思,上了一個居中之策。 司馬炎十幾萬大軍進駐潼關,陳騫和王濬的腰桿也能挺起來,不必再畏首畏尾。 “妙策!”司馬炎投去一個贊許的眼神。 暗嘆還是賈充用著順手。 其實在場的司馬攸、司馬颙都不想打。 秦軍主動撤退,陣型不亂,很明顯是個誘敵之計。 這時一名近侍快步入帳,單膝跪在司馬炎面前,“稟陛下,龐會部追向秦軍!” 司馬炎一愣,龐會這個時候沖上去,不正好投石問路? “哈哈,龐將軍一門忠烈,果然非比尋常?!彼抉R炎笑道。 龐會死就死了,本來就不是他的嫡系。 再則,正好可以試探秦軍是不是佯退。 當狗當的如此玩命,讓司馬炎非常欣賞,“若大晉多幾位龐將軍這等大義凜然的忠志之士,秦賊何愁不滅?天下何愁不平?” 賈充一對三角眼轉了幾圈,覺得司馬炎話中有話。 石鑒拱手道:“既然龐將軍舍身取義,陛下何不先觀望觀望,萬一秦賊自亂,我軍可揮軍掩殺?!?/br> 在場之人的言語神色中,龐會分明就是個死人。 “言之有理!”司馬炎覺得看一看龐會的最終結局,倒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