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只有他的能力、名望、資歷夠格…… 第七百一十五章 結盟 “江東欲與大秦結好,為兄弟之邦!”諸葛靚風塵仆仆的從建業趕來。 楊崢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但凡臟活、累活,大多都扔給諸葛靚…… 諸葛靚長的也像一個老好人。 明明也是帶兵參加過數十萬大戰的將軍,卻愁眉深縮,額頭擠成一個“川”字。 當年活躍在三國的諸葛家,現在只剩諸葛緒和他兩人了。 不過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的地位和名聲比起來,差得太遠。 “晉賊擄汝國主,難道江東就沒想過報仇雪恨?”楊崢好奇道。 就算江東士族不待見孫皓,但這種奇恥大辱,總要表示表示吧? 諸葛靚一臉尷尬之色,“此乃軍國大事,外臣不得而知?!?/br> 看他的神色就知道江東什么意思了,巴不得送走孫皓這尊“大神”。 至于恥辱……絕沒有利益重要。 孫皓被送走,最符合江東士族與鐘會的利益。 當個皇帝當到這份上,也算不容易了。 “我大秦遵守盟約,以前是盟友現在還是盟友,不必什么兄弟之邦,回去告訴你家丞相,好自為之吧?!睏顛権M能不知道鐘會的心思? 不就是來嘚瑟一把的? 現在結成兄弟之邦,以后怎么拔刀子兩肋插刀? 大家束手束腳,都不方便。 “臣告退!”諸葛靚沒有強求,拱手就退下了。 “鐘會這是癡心妄想,江東群鼠豈能跟我大秦稱兄道弟?”劉珩哼哼唧唧罵道。 這廝的兩個兒子劉不易、劉不疑吸食五石散,被朝廷處罰后,回去被他也狠狠教訓了一頓,聽說腿都打折了。 盡管現在都是大將了,對楊崢的話還是奉若綸音。 對自己的四十多個子女嚴加管教。 不過貧嘴的習慣該是改不了。 話糙理不糙。 現在的秦國已經不是東吳能高攀的了。 楊崢輕笑一聲,“旭兒,你覺得如何?” 楊旭馬上就要十歲,這個時代的人都比較早熟,司馬攸六歲時就已經會寫信了,鐘會四歲讀《孝經》,七歲誦讀《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歲誦《易》…… 楊崢不指望自己兒子是神童,但有些東西需要提前接觸,每有朝會,都會讓他在側傾聽,楊崢也能多陪陪他。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兒臣以為不必太重視江東,也不必能輕視江東?!睏钚翊嗦暤?。 “哦?這是為何?”楊崢笑道。 “江東不是大秦的對手,也不是中原的對手,一向只會偷襲,父皇防備即可,等收拾中原,江東也跑不了?!?/br> “不錯?!睏顛樞Φ?。 雖然略有些淺薄,但能想到這份上也差不多了。 更深層的東西,需要長久的鍛煉,和自己的思考。 鐘會弄個使者來,說明他也看重秦吳之間的聯盟。 有了這個前提,楊崢也能集中精力對付司馬炎。 “父皇今日恩準,你可以休沐一日,去見見你的母后,或者去玩耍?!卑押⒆颖频奶o也不是什么好事。 鐘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小時候學了那么多,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連個家都成不了,到處浪來浪去的。 楊崢的原則是,當太子也罷,當皇帝也罷,首先要當個人。 “謝父皇!”楊旭喜道,拱手一禮之后,歡天喜地的去了。 “明日在你的兒子中挑一個最成器了,送入宮中當太子伴讀,你管不好自己的兒子,朕幫你!” 劉珩如何聽不出言外之意,也是大喜,“陛下放心,臣的兒子都有臣的風范!” 楊崢一愣,這句話聽著感覺有些不對。 這廝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一向張狂,沒大沒小,不是自己罩著他,御史臺彈劾他的奏章都攔不住了。 楊崢斜了他一眼,也不想說破,只要沒犯原則性的問題,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 別看劉珩外表粗野,實則粗中有細,掉腦袋的事從來不犯,拿捏的非常精準。 御史們最多也就參奏他蠻橫、君前失儀等等罪責。 沒過兩日,洛陽有傳來一則消息。 鐘會這廝不僅向長安派出使者,也大張旗鼓向洛陽派出使者。 前腳要跟自己稱兄道弟,后腳就腳踩兩條船,跟司馬炎眉來眼去了。 晉吳居然也結盟了! 楊崢嘖嘖稱奇,孫皓還在洛陽養著,江東士族這么快就跟司馬家媾和了? 可見士族的廉恥不值得任何期待。 這更加讓楊崢確定,孫皓和丁奉是被江東士族出賣的。 更讓楊崢郁悶的是,江東跟自己是兄弟之國,跟司馬炎則變成了君臣之國…… 當年孫權偷襲荊州后,也向中原稱臣。 這也算是江東的老傳統了。 想到此處,楊崢心中一驚,幸虧沒同意鐘會的兄弟之邦,不然自己也間接向司馬炎稱臣了…… 楊崢一陣惡心。 不過話又說回來,站在東吳的角度,這一手玩的還算漂亮。 兩邊結盟,兩邊都不得罪,你們打你們的,不用管我…… “如今晉吳結好,中原之意必在我大秦!”衛瓘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