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人口不是地里長出來的,受大環境的影響。 賦稅太重,生存壓力太大,百姓即便生下來,也會淹死。 秦國的職責是提供一個相對寬松、有序的制度。 讓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有志者有能力者,能通過正當渠道獲得上升。 百姓自己就會把秦國推向一個盛世。 暗訪京兆、扶風幾個縣,楊崢最大的感觸就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實在太勤奮了。 但凡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就沒日沒夜的干。 原本的荒原被開墾成良田,坡地被種上桑麻,水洼被挖城池塘…… 楊崢幾乎找不到秦國不崛起的理由。 這兩年雖然遭了災,但也因禍得福,漠北和西域大量部族主動向關中遷徙,人口始終在增加之中。 安定有序的環境,對草原牧民吸引力也大。 畢竟人最大的剛需是生存,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一切靠邊站。 秦國算是少有的不歧視他們的勢力。 當五年奴隸就能轉為待歸,再當五年待歸就能轉為治民。 賦稅一級一級減少,若想走捷徑也有,從軍,為大秦建功立業。 不過秦軍挑選極為嚴格,一般草原人身體素質跟不少。 所以只能加入牧騎,馬隆的牧騎編制很快就滿了。 東邊司馬家沒有這么和善,對漢民十稅七,對烏桓、匈奴、鮮卑等異族則十稅八。 楊崢都不知道他們怎么活下來的。 百姓的忍耐力高的離譜。 幸虧這兩年關東沒有爆發大天災,不然司馬家就會像歷史上的一樣,到處都是叛亂。 第六百八十九章 婚事 “父皇,這是兒臣為政數年的一些心得?!睏钗溥f上一份奏表。 封皮早已磨破,看來是用心了。 楊武跟隨楊囂在朔方郡屯田這么多年,也應該有自己的東西了。 朔方條件艱苦,雖然這些年漠北各大部族老實了,但馬匪少不了,還有動輒南下的狼群,攻入牧場,咬死牛羊和牧民。 胡漢雜居之地,各種是非也少不了。 但越是惡劣的地方,越是鍛煉人。 楊武也成長了不少,常年在外,皮膚被曬的黝黑,人變得異常壯實。 楊崢認真看他的奏表。 但讓人驚訝的是奏表并非關于屯田和民務,而是“存要去閑、并大去小”。 意思是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郡這個級別的行政單位,裁汰冗官,將一些人口不達標的郡縣合并,將一些沒有防御任務的折沖府改為屯田司。 意在節省朝廷開支,提高行政效率,減輕百姓負擔。 “這是你想的?”楊崢略感詫異,他的這份奏表暗合了楊崢一直以來精兵簡政的思路。 歷史上隋唐也是這么做的。 州、郡、縣三級行政,的確有些冗繁了。 一州的刺史地盤太大,權力太大。 他的奏表高明之處在于,拿掉郡之后,會增加很多新的刺史,等于做大了蛋糕,同時減去了朝廷的負擔。 “兒臣多向楊刺史、索令君請教?!睏钗涔Ь吹?。 楊刺史是新任的涼州刺史楊囂。 索令君當然是索靖了。 兩人都是大才,是士族中的翹楚。 “大善,不過這幾年大秦政策頗多,百姓、將士、官員都疲于奔命,如今之勢,宜靜不宜動,你的建議很好,待朕一統天下,會大力實施!” 建議是好建議,但不適合眼下。 留待將來統一天下,可以借此趁機削弱中原士族。 “父皇英明!”楊武倒是沒有強求。 秦國最重要的事是積蓄國力,而不是折騰。 現在的框架制度也夠用了,百姓剛剛適應。 他的化郡為州不是小打小鬧,會引起官場、民間不小的地震。 好政策也需要好時機推行。 不得不說,當年把幾個兒子丟去青營是個明智的決定。 幾個兒子都還不錯。 楊毅深通兵略,楊武精于政務,楊宏獨喜天文等學術,都快成為嵇康的弟子了。 “朕該怎么賞你?”楊崢心情不錯,忽然覺得這些年有些冷落春娘母子了。 春娘的身份也一直被秦國官吏詬病。 也不知哪個混賬傳出來的,說當初春娘懷了曹爽的種,然后塞給楊崢,不然現在楊武長的怎么不像楊崢? 更有甚者,直接說楊武簡直跟曹爽一個模子里出來的。 秦國本就民風彪悍,又盛行說書等娛樂活動,老百姓比較活躍,這幾年有人吃飽喝足了,舌頭就長了。 楊崢一開始氣的要死,他娘的春娘跟了自己好幾年之后才生的楊武…… 但民間不管這些,當成了“秘聞”…… 趙阿七曾建議大興牢獄,全部關押起來,看誰還敢嚼舌根。 楊崢眼神怪異的盯著他,真這么干,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間接承認了? 百姓愛傳就穿去吧,這種事情少不了。 “噗通”一聲,楊武忽然跪了下來,嚇了楊崢一跳,以為他有什么非常過分的請求。 “兒、兒臣愿娶楊刺史之女楊筠儀為妻!”楊武臉上“唰”的一下紅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