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楊崢長笑一聲,聽他這話的意思,仿佛是要自己登基給大秦沖喜。 不過話說回來了,已經連續兩年天災,秦國都扛住了。 今年雨雪充沛,該冷的時候冷,該下雨的時候下雨,關中應該風調雨順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事到如今,也不必刻意裝謙虛,寒了眾人之心。 楊毅的大勝來的太是時候了,將楊崢的威信推到頂峰。 “既然天命在秦,孤自當順天意應人心!”楊崢沉聲道。 三辭三讓是篡位,自己這是堂堂正正登基。 秦國歸根結柢還是一刀一矛打出來的。 不必辭讓,作為雄主,應該當仁不讓! “臣等參見陛下!”堂中所有人跪下。 “眾愛卿平身!”楊崢雙手虛扶。 消息傳開后,長安城仿佛瞬間被點燃了一般,百姓穿上新衣,自發涌上街頭歡呼雀躍。 將士們也比從前不一樣了,腰桿挺的筆直,眼神比以往更加明亮。 城墻上的“秦”字大旗獵獵作響。 無數云朵從長安城上飄浮而過。 戰鼓聲綿長而雄沉,從辰時一直響到子時。 事莫大于正位,禮莫盛于改元。 登基稱帝不是一件小事,繁瑣的禮儀,浩大的儀式等等。 如果想辦得風光一些,就需要大把的錢糧砸下去。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分封。 其他人還好辦,按照規矩來即可,關鍵此次立下大功的楊毅。 他原本在羌胡中有巨大聲望,這次開疆拓土,滅國之功加身,又是長子,回到長安還能跟以前一樣嗎? 想也不用想,肯定會爆發奪嫡之戰! 政治的規則不是你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而是背后各種勢力、各種因素疊加,時也、勢也,最終變得不可收拾。 楊旭只有九歲,而楊毅十九歲便有滅國之功加身。 以前沒這么大家業,也沒孩子的時候,覺得當然要立能力強的。 但這么多年鉆研權術之后,才知道事情當然不會這么簡單。 立能力強的,等于是在鼓勵后代奪嫡。 想奪嫡的皇子,沒有誰會認為自己能力差。 曹魏如果不相煎太急,司馬氏若沒有八王之亂,中土也就不會一步一步走向黑暗之中。 所以想要國家安定,立嫡非常重要。 這是建立一套規則。 李二大帝倒是能力強,但大唐從此擺脫不了玄武門的陰影和詛咒。 至少楊崢這個開創基業之人,不能給后代作錯誤示范。 楊家本就人丁單薄,若再搞一場九龍奪嫡,后果可想而知。 換個角度,如果后代中有李二這種能力強到逆天的,他也不會受制于規則。 衛瓘、索靖等人全都默不作聲,不發表任何意見。 回到后宮,夏侯芷與姜阿憐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 子憑母貴,母亦憑子貴。 姜阿憐身邊聚集的宦官、宮女也多了起來。 盡管姜阿憐不知所措,但架不住別人的熱情。 楊崢沒有去姜阿憐的寢居,直接去了夏侯芷,夏侯芷眼神果然有些不對。 楊崢令人從太學中召回楊旭。 生在帝王之家,該懂的也都懂了。 一家三口面對面,夏侯芷弄了些酒菜。 雖是尋常羊rou、牛rou、春蔬,但全都作的極為精細。 楊崢笑道:“你大哥立下大功,旭兒覺得如何封賞?” 夏侯芷在一旁緊張兮兮。 “兄長有大功于社稷,不可不重賞,父王一人打天下太累,若是有兄長輔佐,父王也不必如此辛勞?!?/br> “旭兒胡說什么?”夏侯芷大急。 楊毅已經立下滅國之功,若是回朝,聲望、勢力將會直接超過楊旭。 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變的。 秦國漢人占六成,羌人占兩成,其他氐、賨、匈奴、鮮卑、雜胡占兩成。 看似漢人居多,但問題是這六成漢人中,有七成是蜀人。 未必會全部支持楊旭。 而羌人則不然,視楊毅為自家人。 其他氐、賨、匈奴、鮮卑、雜胡也會多多少少站在楊毅一邊。 “你說的可是真話?”楊崢笑容不變,聽出這孩子是真正關心自己。 九歲的孩子知道體恤父母,說明秉性孝順。 “父王乃大秦之魂魄,旭兒只恨年幼,不能為父王出力,我家今有兄長征戰,誠為喜事?!?/br> 第六百八十七章 稱帝 楊旭長相和氣質隱隱約約有一絲夏侯玄的影子。 說出這些話,說明他是真的在為楊家考慮。 一個九歲的孩子能想到這一步,已經難能可貴了。 夏侯芷嘆了一聲,“你這孩子……” 楊崢走過去,撫了撫他的額頭,“父王再為你找一位先生?!?/br> 豈料楊旭當即拉長了臉,“孩兒課業繁忙……” 看來古代的小孩子跟后世的孩子一樣,懼怕老師。 楊崢笑了笑,“身為世子,馬上就是太子了,身上的擔子當然重了,你不是要為父王分擔嗎?那就多學些本事!” “夫君!”夏侯芷聞言,眼中閃著激動的淚光。 “不知父王為孩兒尋的哪一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