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楊崢嘴上說的輕松,其實心中異常重視。 這種苗頭一定要掐斷。 “青營這個名字略有不妥,伯玉可否換一個名字?”楊崢沖一旁低頭看文牘的衛瓘道。 衛瓘思索了一陣,“孝武皇帝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大王不妨重啟太學?!?/br> 太學就是古代的大學,東漢時太學生最鼎盛有三萬余人。 “伯玉是說將世家子弟也納入青營之中?” “為何世家子弟青營子弟不能同窗?”衛瓘反問道。 這么一來倒是消弭了雙方的隔閡。 楊崢笑道:“伯玉所言甚是!” 把世家子弟納入其中,其實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改造。 至于太學學什么,完全可以自己把控。 先秦時還講究君子六藝,這時代的儒學也未腐化。 漢魏很多絕頂人物大多是全能。 諸葛武侯能制木流牛馬,也能做八陣圖。 皇甫謐醫學造詣絕頂,但也是儒學大家。 就連寒門出身的鄧艾,也不僅僅是武夫或者種田郎而已,著有《濟河論》,規劃潁、淮運河,廣開屯田,致使曹魏國力一直碾壓吳蜀。 楊崢完全可以增加些私貨,把天文、地理、農學、煉丹、格物、醫學加上去。 別看兩晉這是朝代垃圾,但兩晉時代也是煉丹術、鍛造術、醫術的一個爆發期。 中原大行其道的五石散就是煉丹術的產物。 楊崢完全可以將之引入正途。 有了太學,那些醉心學術之人就可以不用為生計發愁,一心鉆研。 此事以后可以交給嵇康去弄。 嵇康是不是臥龍楊崢不知道,但他的學術水平絕對是當世翹楚。 在青營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努力下,流民的基本生存的得到保障。 雁門代郡境內到處都是新挖的窯洞。 商周時期,便有窯洞存在,詩經有言:陶復陶xue。說的就是最早的窯洞。 遮風擋雨,挖建方便,算是因地制宜。 食物則是統一供應,一日兩餐,偶爾有rou粥。 楊崢幾乎一整個冬天都在雁代定襄三地來回跑。 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帶著護衛深入流民之中噓寒問暖,送些牛羊rou、羊裘、干草席、烈酒等物,無論是鮮卑人還是匈奴人、蠕蠕人都感動的熱淚盈眶。 別看部落大人們一個個老謀深算,底層百姓民風極為淳樸。 現在這些大人貴人豪酋們全都被“請”進了長安。 牛羊財物能帶走,但土地帶不走,楊崢直接均田給百姓。 自古籠絡人心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均田免賦。 這一套cao作下來,匈奴人和鮮卑人直接把楊崢當成了圣人。 楊崢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 不過信任歸信任,該有的法度還是一樣不少。 五家一伍、兩伍一什、十什一里,三里一亭,一樣不少。 伍長、什長、里長,全部從退役秦軍中挑選。 亭長則是為錦衣衛準備的,麾下一百游騎,負責緝盜、平叛、鎮壓等事。 除此之外,并州的連坐制度是秦國最嚴厲的。 一家作jian犯科,若不揭發檢舉,全伍連坐受罰。 一家叛亂,無人揭發,全什皆斬! 亂世用重典,并州跟涼州一樣,都是胡漢交融之地,民風既剽悍也淳樸,所以該狠的時候必須狠。 很快,青營子弟和世家子弟的事務轉向法治,向匈奴人、鮮卑人宣傳大秦各種法度。 只要不是叛亂,其他的罪很少斬首,最多也就是流放和鞭刑。 匈奴人和鮮卑人剛剛得了好處,抵觸情緒不大。 宣義司的戲曲和說書也安排上了,司馬家的各種大戲輪番上演,什么洛水之誓、當街弒君、司馬炎弒父等等,一個不少。 韋竺還編了兩場秦王楊崢解救草原牧民的戲。 楊崢看完之后,自己都沒覺得自己這么愛民如子…… 人類的情感都是共通的。 反響空前強烈。 匈奴鮮卑對司馬家的恨意對秦國的認同感直線飆升。 幾個耿直的匈奴漢子直接掏出弓箭瞄準了臺上“司馬懿”和“司馬昭”,不過轉眼就被人群之中的錦衣衛撲倒了。 領了十幾鞭子,也就放了。 “匈奴鮮卑擅騎射,不如沒收起弓刀,以免他日生亂?!饼嬊嘟ㄗh道。 楊崢思索了一陣,這年頭要防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各種野獸。 百姓手中沒有東西,多少不方便。 真要造反,撿起一塊磚頭抄起菜刀也能成事。 總不至于連菜刀都要沒收吧? “弓刀就算了,但不準私藏甲胄和弩機!” 第六百六十章 牧騎 到了甘露九年,楊崢宰殺大量凍傷、凍死的牲畜,分發下去。 百姓和士卒算是過了一個肥年。 百姓安定了,楊崢也在盤算擴軍之事。 并州和涼州都是優質兵源地。 漢兒勇武,胡人剽悍,自秦漢至唐宋,出了數不清的名將。 甚至在五代時,誰控制了太原,誰就控制天下。 司馬家的中軍差不多三十萬。 秦國人口不及司馬家,但版圖卻是中原的三倍有余。 從西域到并州,從漠北到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