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這七個折沖府是以居延、朔方、雁門三郡為依托。 沒有后方支援,七折沖府叛亂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北魏六鎮起義也是有其深刻內因外因。 “先適行武川、歸信,若無差池,再推而廣之!”楊崢還是穩妥起見。 “大王英明?!毙l瓘拱拱手。 眼下當務之急是消化代郡鮮卑人,七折沖府倒是不急。 拓跋鮮卑倒了,漠北就是秦國口中之食。 兩三天后,楊濟的捷報也傳回。 劉淵陣亡,五部匈奴群龍無首,倉促應戰,被楊濟連破七陣,陣斬七千,俘虜三萬,南匈奴已無可戰之兵。 楊濟長驅直取,攻破南匈奴左國城,一網打盡,俘虜南匈奴豪強三百余人。 匈奴一部向西進入河南地,一部向南投奔河東,剩下的則投降秦軍,足有七萬之眾。 楊濟鎮守當地,派人報捷。 南匈奴宣告覆滅。 東面陳騫收到消息也自覺的退回河北,劉弘退回陰地關。 代郡大戰算上行軍一共也才持續兩個半月。 堪稱速戰速決。 就算打了這么多場仗,楊崢也從來沒有如此酣暢淋漓過。 收獲更是盤滿缽滿。 這一戰馬隆大放異彩,為秦國節省大量國力,在軍中的聲威也扶搖直上,連劉珩都對他服服帖帖。 楊崢封其為鎮北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 半個月后,長安派來的縣令、縣丞、縣尉等等官吏分赴代郡各地,安撫鮮卑人。 代郡一向是胡漢交融之地。 此地鮮卑人不僅會放牧還會耕作,一口河北漢言說的有聲有色。 有拓跋力微的命令,鮮卑人也比較配合。 畢竟不配合的人,要么逃了,要么戰死了。 活著才是所有族群所有人的第一要務。 楊崢任命拓跋祿官為并州撫慰使,鮮卑人僅有的不滿也漸漸消散了。 楊崢趁熱打鐵,宣布與關中一樣,第一年免賦,第二年減半,第三年正常收稅。 瞬間,代郡全是歡呼之聲,高呼秦王萬歲之聲不絕如耳。 而拓跋鮮卑滅亡之事,仿佛被淡忘了一般。 第六百五十八章 南下 拓跋力微幾十年的威信,不僅在代郡好用,拿到草原上也是一樣。 使者所至,狼居胥山之南,大鮮卑山之西的中小部族紛紛南下。 這幾年草原日子不好過,黑災白災接連不斷,牲畜和人都餓死不少。 有一條活路,誰還管自己是什么族群? 南下遷徙本來就是大勢所趨。 鮮卑烏桓當年聚居在大鮮卑山,一百多年來,不斷南下,進入漢地。 十月,草原已經寒風呼嘯,裹挾著冰粒從北方羅荒野南下。 這種天氣比真正的冬天還要寒冷。 一輛輛牛車向南而行,牛馬都羸弱不已,仿佛不堪重負。 牧民步履蹣跚跟在后面。 有些老人直接栽倒在地,但沒有人去攙扶,似乎每個人都將僅有的力氣用在趕路上。 “進入大秦之后,你們再也不用挨餓受凍了,秦王會分給你們土地,幫你們建好家園!”宣義令呼延拔用鮮卑話大聲喊道,揮手讓士卒扶起摔在地上的老者。 “這些人不是鮮卑,似乎是蠕蠕!”校尉楊千刀提醒道。 蠕蠕是音譯,與鮮卑、烏桓一樣,也是東胡的一個分支。 鮮卑人和匈奴人一向看不起蠕蠕人,認為他們智力低下…… “只要有手有腳,能出力就行!”呼延拔早已不是傳統的匈奴人,精神上已經是漢人。 自幼在武威長大,有幸入青營,轉為宣義郎,因政績卓越,被提為宣義令。 呼延原是匈奴中的貴姓,這么多年早已漢化。 呼延拔對秦國的熱忱甚至在漢人之上。 也只有大秦不歧視他們。 宣義令只比地方太守和雜號將軍略低。 再往上就是宣義使,監督一州大小事務。 不過楊千刀卻有些不滿,“大秦是我們打出來的,憑什么讓這些人享福?這些殺千刀的賊子!” 作為最早跟隨楊崢的羌人,楊千刀優越感十足,他這個姓本就是隨秦王改的。 呼延拔正色道:“當年大王沒有來西北時,你們羌人跟他們有何區別?大王乃天降圣人,將來不僅要當漢人的皇帝,還要當草原人的皇帝,你今日有此言,明日就會付之于行,壞國家大事!” 說完就掏出紅皮小本和筆,要給楊千刀記上。 楊千刀一呆,隨口一句牢sao,竟然這么嚴重? 一看他掏出小紅本,嚇的一哆嗦,連忙干笑道:“呼延兄弟這是作甚?我這不是隨口一說嗎?兄弟千萬別往心里去?!?/br> 這東西可大可小,他以前的上司因毆打幾個不服管教的刁民,被記在紅本上后,三四年都沒升遷,被他甩在后面。 呼延拔眉毛一挑。 楊千刀哭喪著臉,臉上的兩道刀疤擠在一起,“兄弟我錯了,錯了!” 呼延拔想說這小紅本上的東西其實不交給上官的,只不過是宣義郎自己記事之用。 但軍中、地方將吏看到這小本就像看到祖宗的棺材板一樣。 楊千刀混到今日也不容易,幾乎參加了秦國崛起的所有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