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杜預同意,基本就沒有什么大問題了。 上庸三郡地理位置太過優越。 司馬昭在潼關河東一線布置重兵,非傾國大戰,不能克之。 所以上庸就是另辟蹊徑了。 反之,秦國若是不取三郡,將來司馬家抖擻起來,三郡也是進攻秦國的一條上佳選擇。 杜預推薦的周旨,楊崢也覺得可行。 周旨善于打硬仗、惡戰,其能力不在尹春之下,一個雜號將軍有些對不住他了。 當年都督隴右的正是他,杜預舉薦他,其實也是在提醒楊崢。 楊崢豈能不心領神會? 此外,杜預提議聯合東吳,也大有可為。 張輔傳來的六百里加急中也說東吳有攻打襄陽之意。 鎮守荊州的陸抗、施績多次上書建業,勸說丁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兩家簡直一拍即合。 而丁奉答應結盟的條件之一正是秦軍順漢水而下,攻取上庸三郡,分攤晉軍壓力。 襄陽比起交州,孰輕孰重無需多言。 拿下襄陽,吳軍才算是真正的高枕無憂。 在地緣上,襄陽比合肥更為重要,襄陽之軍可從漢水并入長江,攻打下游東吳重鎮。 歷來鎮守荊州之人皆是重將,曹仁、夏侯尚、司馬懿、夏侯儒、王昶。 州泰也是宿將。 他死了,對司馬氏無疑是重大損失,其他人未必勝任。 這么多年,司馬懿挑選的人才相繼離世,鄧艾、胡遵、孫禮、王昶,石苞年老,還受到猜忌,陳泰一直是防范的目標,最終被氣死,現在州泰也去了,只剩下一個陳騫支撐著河北。 王乂出身瑯琊王氏,不管水平如何,短期內肯定鎮不住人心,也熟悉不了復雜的內外形勢。 “東吳若是出兵,則上庸三郡必能攻克!”衛瓘道。 形勢對秦國極其有利。 不過越是如此,越是要小心翼翼。 “那就令周旨領一萬中壘營,匯合漢中柳隱一萬三千府兵,攻打三郡!”楊崢點頭道,思索一陣后,決定再給司馬家來個聲東擊西,“再放出假消息,我軍將起太原、馮颯十萬大軍,攻打河東?!?/br> “大王妙計!”衛瓘笑道。 至于假消息怎么放,那就再簡單不過,長安有現成的人。 楊崢思索再三,還是不動龐會這顆棋子。 一個龐會只換上庸三郡有些劃不來。 不如留著以后,司馬昭自己找上門來。 只要做出物資糧草兵力向臨晉集結的假象,洛陽司馬昭就知道秦軍要干什么。 誰也不會懷疑秦軍會攻打河東。 楊崢單獨召見周旨,“孤欲取上庸三郡,將軍以為如何?” 周旨還不知道他已經被點為主將,眼神一亮,極有軍人風范,干凈利落拱手,“末將愿為前鋒!” “將軍有多少勝算?” 畢竟蜀國沒有做成,楊崢心中多少有些發虛。 “我軍將士一向剽悍,順水而下,有進無退,士卒必會搏命攻城,屬下以為七成!”周旨道。 “剩下三成為何?” “方今三月,大軍云集,四月南下出兵,若是會天大雨,漢水暴漲,則此路不通矣!”周旨不愧有大將之才,方方面面都考慮清楚了。 歷史上曹真起五路大軍滅蜀,也是碰上大雨連下一個月,曹真回去就病死了。 曹爽則跟他老子相反,遇上干旱,大敗而歸,曹爽的權臣之路也迎來轉折。 這對苦命父子都栽在老天爺手上。 類似的例子還有諸葛誕。 古代戰爭,天時排在首位。 不過七成把握已經足夠了,本來就是奇襲,從來就沒有十成把握的仗。 即便謀算好一切,戰場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昆陽之戰,王莽四十萬大軍攻打劉秀兩萬人,連隕石雨都召喚出來了…… 周旨若是打了包票,楊崢反而不敢輕易用他。 “周旨聽令,孤命你統率一萬中壘營,匯合漢中柳隱,襲取上庸三郡!”楊崢沉聲道。 中壘、中堅二營都是精銳步軍,多招募羌賨氐人,善于山地奇襲。 “末將領命!”周旨慨然道。 這一戰也是對他的重大考驗。 第六百零五章 對策 “秦賊攻打河東?”天氣轉暖,司馬昭的身體也跟著好轉,看起來跟正常人已經沒有區別。 “秦賊大軍向臨晉集結,斥候一度越過黃河,深入上黨、弘農等郡,大戰近在眼前?!彼抉R炎恭恭敬敬道。 司馬昭忍不住眉頭一皺。 中原實力強過關西是一回事,但實力不等于戰力。 中原正處于青黃不接之時,石苞被猜忌,州泰病逝,鐘毓不敢用,盧欽治理能力超過統兵能力,石鑒、何曾內斗一把好手,外戰一塌糊涂。 只剩下一個陳騫在河北主持大局。 其他的唐咨、劉弘、王濬、王渾,資歷尚淺,為將尚可,為帥就有些讓司馬昭不放心了。 如果陳泰在身邊,司馬昭大概就沒有這種憂慮了。 一想起馮颯大雪中,秦賊殺氣騰騰的向自己沖來,司馬昭又不寒而栗起來,“公等可有良策?” “河東為洛陽屏障,秦賊踏入河東,則潼關、弘農不保,當以重兵保之!”司馬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