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每一屯都有宣義郎,每一什都有宣義掾,讓楊崢的意志無處不在。 河東郡本就富庶,府庫中清點出糧食四十萬石,錢帛難以計數,放出個幾萬石糧食,完全沒有什么難度。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本就是在攻中原的人心! 司馬昭竭澤而漁,自己反其道而行之! 再說這本就是在慷司馬昭之慨,何樂而不為? 一個多時辰后,城中到處響起歡呼聲,“謝柱國大將軍!” 聽著這呼聲,楊崢才感覺自己這個大將軍有了幾分莊嚴感。 第四百九十五章 絕地 六萬多石糧食放下去之后,百姓對涼州軍的戒心完全消失。 大軍也得以入城。 蒲坂城作為大本營,休養戰馬和士卒。 很多百姓主動幫忙照看戰馬,只為了再喝上每天兩頓的rou粥。 善意都是相互的。 涼州士卒也少了很多侵擾百姓之事。 “君侯,衛先生有信至?!饼嬊嘈老瞾韴?。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衛瓘成了衛先生,涼州將吏普遍對他又敬又畏。 楊崢接過縑帛,眼光一掃,便喜上眉梢。 太原已經是顆熟透的果實,唐咨跟文鴦一樣,被迫投降司馬昭后,留在建業的家眷,全都被孫綝屠殺。 本來到了他這把年紀,這個處境,也沒什么別的心思,茍活混混日子而已。 但石鑒這位大名士卻讓唐咨日子混不下去。 名士眼中容不得沙子,唐咨反復多次,自然就成了石鑒眼中的沙子。 唐咨要求不多,也很直接,只求余生富貴,不再上戰場。 另一個降將全端則沒有表態,大概還在顧忌家人。 不過有了文虎與唐咨,太原也就沒多少難度。 另一個降將馬隆,對涼州頗有好感,是衛瓘極力推薦之人,對此人褒揚就占了一般篇幅,“此人有大將之材,忠義兩全,為實事所迫,才屈沉至此,因寒門出身,不為司馬昭所重,此天以良將授君侯,若得此人……” 馬隆的名字楊崢自然如雷貫耳。 歷史上,自募三千鄉勇入涼州,徹底平定了禿發樹機能掀起的秦涼之變。 如今的涼州不缺沖鋒陷陣的勇將,奇缺帥才。 也就一個杜預,張特、孟觀都只能算半個。 文鴦也不錯,只不過在軍中資歷還沒熬起來。 蒙虓、劉珩、周旨、尹春、田章、田續這些人只能算將才。 而且馬隆的寒門出身正對楊崢胃口。 不過衛瓘在信中也提醒,取太原的時機,當在關中大戰之后。 不然很可能司馬昭會先穩住太原。 太原之南的重鎮關隘全在司馬氏手中,一個上黨憑借地形就能擋住涼州騎兵的鐵蹄。 “傳令諸軍,南下風陵渡!”楊崢放下縑帛。 天下大勢都在自己與司馬昭的這一戰之中。 只要還是冰天雪地,楊崢就可以橫行無忌。 弘農。 楊崢越過臨晉,渡過黃河拿下蒲坂的消息早已遞到司馬昭的案幾前。 前幾日風雪正急,十幾萬大軍不堪嚴寒,所以暫時休整。 這幾日風雪倒是停歇了,但壞消息一個一個的傳來。 司馬昭臉色陰沉。 臨晉城中有一萬五千余守軍,楊崢五萬步騎涌來,不敢出擊也就罷了,但現在被五千人堵住,依舊不敢出擊,這就讓司馬昭有些惱火。 司馬昭吸收曹氏的教訓,非常積極的開枝散葉,歷練歷練其他司馬氏。 尤其是在司馬家的中流砥柱司馬孚死后,司馬昭急需宗族勢力支持自己。 士族靠的就是血脈。 卻沒想到全是扶不上墻的爛泥。 司馬班八千騎兵被文鴦殺的人仰馬翻。 司馬鏈直接葬送兩萬人馬。 司馬望投降蜀國…… 司馬昭最寄以厚望的就是司馬亮和司馬干。 尤其是司馬干,與司馬昭同母所生,卻有瘋病在身,時常發作。 而司馬亮實在太平庸了,一萬五千大軍,有堅城為基,卻不敢與五千涼軍野戰…… 還有一個柏夫人生出司馬倫,因是柏夫人與司馬昭母親張春華不合,所以司馬昭跟他關系一直不好。 “楊崢自入絕地矣!”還是陳泰最先出口。 司馬昭松了口氣,“為何?” “河東北有太原,東有上黨,南有崤函,西有臨晉,此即為兵法中絕地也!如今只需在河東拖住楊崢,再領鐘會、羊祜合兵臨晉,深溝高壘,以待天暖,則楊崢成匣中猛虎!”陳泰拱手道。 還是熟悉的泰山壓頂,四面圍堵。 但這個冬天才剛剛開始。 “玄伯是說放棄漢中,圍攻楊崢?”司馬昭道。 司馬昭手上十三萬,再加上鐘會手上十二萬,羊祜手上兩萬,上黨陳騫部三萬人,臨晉城中司馬亮一萬五千人,還有潼關司馬班的一萬五千步騎,隨時可以調動,圍攻楊崢的人馬會達到三十三萬! 而楊崢只有五萬步騎! “漢中雞肋之地,經此一戰,敗亡不遠,只令一偏將守住陽安關即可,而涼州有蓬勃之勢,此戰若不能滅之,則雍涼大勢已去,這是最后的機會?!标愄┱Z重心長道。 司馬昭卻還在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