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石鑒此人除了名聲大,并沒有什么才干。 文虎已經暗中投靠涼州,唐咨、全端這些人能靠得??? “你們能取太原,為何一直不動手?”馬隆臉上冒出冷汗,忽然感覺自己就像一只飛蟲,早已粘在對方的蛛網上而不自知。 孫陽笑道:“時機未至也?!?/br> 時機未至,就意味著他們的圖謀更大。 “如果某今日不屈服,爾等就會痛下殺手?”馬隆寒著臉道。 其實他對自己的處境早已心知肚明,作為一個翻來覆去的降將,即便立下大功也很難被重用。 調任太原,近距離接觸涼軍,才感覺到他們的與眾不同。 上下一心,士卒用命。 軍中將校普遍年輕,羌將、胡將、漢將比比皆是,不問出身,不問家世,朝氣蓬勃,而魏軍卻暮氣沉沉,都尉以上幾乎全都是士族豪強出身,這些人形成一張龐大的關系網,擋在他的頭頂上。 “將軍錯矣!我等與將軍一樣,都是貧苦出身,這天下究竟會花落誰家,將軍不妨拭目以待,本來還想多陪將軍幾日,但公務繁忙,衛先生相召,就不在此地陪伴將軍了,來日再會!”孫陽拱手一禮,轉身離去。 馬隆呆呆的望著幾人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對方其實可以取走自己的性命,卻沒有動手。 在狼調的一切努力看起來都顯得可笑起來。 馬隆心中莫名惆悵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敵視對方。 如果司馬氏代表士族,那么涼州就代表庶族、寒門,并且廣泛吸收羌胡、鮮卑、匈奴諸部為已所用,這樣的勢力,司馬氏能戰勝嗎? 第四百八十章 步軍 鐘會能被天下人稱贊,當然不是浪得虛名之人。 十萬中軍入長安之后,立即恢復當年陳泰設置的防線。 十里一烽燧,二十里一營壘,五十里一塢堡,從槐里順渭水而下,將平陵、咸陽、長陵、高陵、下邽全部串聯起來。 又于秦嶺中搜捕近萬賨民、氐民、羌民,遷徙至渭水之南,又強征弘農、上雒等百姓兩萬余,作屯田客,與士卒一起開墾良田,設置屯田都尉、曲長、屯長,每百人為一屯,且佃且守。 由官府提供種子、耕牛和農具,官府只收五成作為軍糧,剩下五成則分給士卒和屯田客。 鐘會令掾吏巡視田間,勤懇勞作者賞以布帛,懈怠懶惰者當眾鞭打。 渭水之南迅速生機盎然。 涼州游騎被擋在渭水之北,數次進攻,都無功而返,只能返回姑臧向楊崢交令。 “鐘會治軍、治民賞罰分明,將校無有懈怠,士卒守備森嚴,強攻不利,屬下只能引軍回返?!蔽镍劰笆值?。 如果鐘會只有四萬大軍,五千騎兵可以盡情馳騁于關中。 但十四萬大軍,五千騎兵就討不到便宜了。 襲擾襲擾,本就是去試試鐘會的水。 指望文鴦加上五千騎兵就能撬動鐘會的十四萬大軍不現實。 “進退有度,全軍而還,已是有功?!睏顛樞Φ?。 每次只要文鴦出現,身邊護衛的劉珩表情就有些不正常。 而自從收服文鴦之后,這廝便再也不該自稱涼州第一猛將了,可見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謝將軍!”文鴦神情輕松起來。 “次騫覺得中軍可堪敵否?”楊崢隨口一問,畢竟他親臨一線,觀察過渭水情勢,而且去年經歷壽春大戰,對中軍的弱點和優點有一定的了解。 楊崢雖出自中軍,但這么多年過去了,早已不知洛陽人事。 司馬昭為篡位,這幾年都不斷擴充中軍規模。 楊崢的親衛三營,其實就是抄襲曹魏的中軍制度。 文鴦一愣,大概是沒想到楊崢向他問策,稍稍思索后道:“中軍所長在步軍,士卒訓練有素,若有良將率領,則可縱橫天下,恕屬下直言,若各領十萬大軍正面對壘,有陳泰、鐘會、陳騫、州泰等人為前將,司馬昭督后,我軍難以匹之!” 旁邊劉珩不屑的哼唧了兩聲。 戰略上可以藐視對手,但戰術上要重視。 中軍這些年也是從一次次血戰中熬出來的,戰力當然不會差,最擅長的就是大兵團正面作戰。 騎兵優勢在機動力,但中軍的優勢在泰山壓頂般的平推。 正面戰場若是擋不住,騎兵再有機動力也是枉然。 面對幾萬、十幾萬的步軍陣列,騎兵其實討不到好處。 毌丘儉和諸葛誕的失敗就可以一窺究竟。 中軍都是深溝高壘,以守為攻,營壘、鹿角、塹壕層層疊疊,騎兵最怕的也是這些玩意兒。 “次騫可有良策?” “屬下以為,君侯應加強步卒,訓練步陣,借助城池、關隘擋住中軍,騎兵方有可為?!?/br> 騎兵是戰場上的王者不假,但戰場分很多種,你有騎兵,敵人也有,幾十萬大軍,幾十萬雙手,可以瞬間改變地形。 而且騎兵不是萬能的,受天氣、地形、后勤補給等等因素影響。 步軍則能全天候、全地形作戰。 界橋大戰,公孫瓚的三千白馬義從被麹義的一千弩手八百先登完虐。 騎兵的消耗也遠遠高于步卒,一名騎兵可以養五名步卒。 三名步卒若是配合默契,絕對可以拿下一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