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受制于路途遙遠,山路難行。 漢中的糧食能賣給隴西,但蜀中的糧食怎么可能大規模的輸送過來? 路上消耗多少? 古人也知千里不運糧。 “目前就這么多,預計下個月會稍稍增長一些?!饼嬊嗟?。 楊崢仔細思索了一陣。 經濟戰的想法是沒錯的。 一個國家的崩潰首先是經濟崩潰。 自己躺在河西走廊上,相當于躺在金山上,錢用出去了,再掙就是,府庫中這些錢換回糧食,其實也不算損失,糧食是戰略物資,不能以金錢衡量。 怎么讓糧食價格打擊到敵人呢? 楊崢回憶著后世資、本大鱷們各種科技與狠活兒,腦海中忽然靈光一閃,販賣焦慮! 引起蜀中和中原的糧食焦慮,激發兩國的內在矛盾。 糧食漲價對誰的打擊最大? 一定不是士族豪強,而是普通百姓。 以蜀國現在的狀況,百姓早就不堪重負了,費祎死后,姜維數萬人北伐,收益卻微乎其微,歷史上的洮西大戰并沒有爆發,而段谷之戰讓蜀國受到重創。 一個在籍人口九十多萬的國家,要養十萬大軍,四萬官吏…… 蜀國百姓過的什么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魏國也是一樣。 連年大戰,淮南三叛最為聲勢浩大,堪稱漢末三國以來投入兵力最多的大戰,司馬昭調集數十萬大軍,耗時一年才滅了諸葛誕的十余萬大軍,擊退吳國十一萬援軍。 魏國國力的確最強,但再強能這么玩幾次? 這也導致司馬昭只能擠出四萬大軍支援長安。 今年司馬昭還以皇帝曹髦的名義頒布詔令,加賦一成…… 如果百姓的焦慮起來了,內部的矛盾也就會越來越劇烈。 兩國的構成不僅僅只有士族豪強,還有大量在饑寒臨界線上苦苦掙扎的寒門、庶民、屯田客。 這些人才是支撐魏國、蜀國的真正的力量。 士族豪強肯定不會把自己血rou割下來喂養朝廷。 而士族豪強也有強弱之分,實力不濟的豪強其實也是受盤剝的對象。 “派人去蜀中、中原,散播流言,哄抬糧價,挑起事端,用一切手段把他們的糧價搞上去!”其實不用楊崢的這道命令,魏蜀兩國糧食漲價是必然。 鐘會十四萬大軍壓在關中,蜀國也在積極備戰,糧食物資送往漢中前線,國內漲價的不止是糧食。 而魏國為了供養這十四萬大軍,中原的糧食肯定要向關中輸送。 加上魏國本就空虛的現狀,糧食漲價是一定的。 三個勢力雖然互相敵對,但經濟上的聯系一直沒有斷過。 涼州糧食價格上漲,也一定會傳導進中原和蜀中。 這才是降維打擊。 老老實實的收購糧食要收到什么時候? 老老實實的跟司馬昭玩攻城略地,玩得過中原? 以涼州的現狀不搞點saocao作怎么破局? 龐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屬下這就去辦?!?/br> 洛陽。 自司馬昭升任相國之后,國內大小政務已經不需送入宮中,曹髦僅有的一點權力也喪失了。 郭太后亦是如此,被他的從兄弟們和叔父完全架空。 明帝設置的外戚、勛舊、士族互相牽制的格局完全被打破。 當年漢獻帝還有諸多漢臣支撐著,現在的曹髦放眼朝中,只有一個庶族出身的王經還站在他身邊。 不過轉機似乎到來。 甘露四年五月,征南大將軍、司空王昶病逝,魏國出現一絲權力空隙。 本來最合格的接班人是王基,擔任荊州刺史多年,熟悉荊襄戰局,但王基被斬于長安,剩下的人選就不多了。 荊州乃三國交界之地,常年大戰,非重將不能守。 司馬昭一時也不敢把司馬家的幾個廢料送上去。 朝中提議由州泰擔任征南將軍。 司馬昭一直猶猶豫豫。 關中、荊襄、揚州三鎮非比尋常,常年駐扎幾萬、十幾萬大軍。 放在外人手中,終究不放心。 好不容易熬死王昶,現在全部交給州泰,司馬昭也不放心。 在賈充的建議下,司馬昭將荊州一分為二,陳騫任征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新野。 州泰任征虜將軍,都督江南諸軍事,鎮襄陽。 不過荊州刺史一職空缺出來。 誰都看得出,王昶死后,荊州兵權是一塊肥rou。 朝堂上爭論不休。 皇帝曹髦也加入角逐之中,推薦尚書王經,當年他就擔任過江夏太守,熟悉荊州情勢。 皇帝在朝堂上是孤家寡人,但郭太后不是,暗中助力了一把。 司馬昭考慮到自己剛剛晉升相國,不宜逼的太緊,也就同意了。 “愿陛下隱忍再隱忍數年,司馬氏數敗于楊興云,關中大戰,若是再敗,聲威大跌,人心離散,士族必起異心,陛下或有一線機會,臣此去荊州,收拾部眾,養兵于外,數年之間必有佳音?!蓖踅浌蚍诓荀稚磉?。 士族選擇了司馬氏,但庶族中還有忠義之人。 曹髦傷感道:“司馬氏權勢滔天,朝堂之上皆是負心之人,卿此去,能為則為,不能為,則自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