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一個月消耗近七萬的糧食,二十多萬斤rou干…… 楊崢咋舌不已。 不過他也知道,一部分糧食喂了馬,一部分救濟百姓。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收獲多少?”楊崢迫切需要知道答案。 投入跟不上收獲,這個玩法就玩不下去。 “俘獲生口四萬三千五百人,糧食十一萬石,豬羊馬犬等家畜五千頭,雞鴨鵝無算,金銀錢帛共計三十七萬緡錢,另有鐵器、陶器、木器、農具等,還在估算當中……” 聽到這些數字,楊崢心中一顫,大收獲??! 人口不算,糧食、牲畜就差不多追平了投入。 簡直是一本萬利。 難怪歷史上強盜這么多,收益實在太高了。 “仁淵為何一臉苦色?”楊崢心中樂開了花,不過蘇泓臉色不太好。 “將軍興義軍,討司馬氏之不義,只是今日之舉,義何在哉?”這時代讀過書的人,往往有自己的價值觀。 劉珩專注于砍人和女人,孟觀喜好天文與領兵,龐青靈活變通,唯獨蘇泓是仁字輩中讀書最深的一個。 楊崢正色道:“司馬氏賦稅幾何?” “高平陵之變前,七三,之后,司馬師、司馬昭屢屢興數十萬之眾,改為八二?!?/br> 百姓種的糧食,八成上繳…… 風調雨順,節衣縮食還能活著,稍遇動蕩就會餓殍遍地。 而士族豪強們憑借自身的實力以及權勢,可以少繳稅賦,再隱匿大量人口、田地,將壓力又轉接給平頭百姓。 賦稅不是想收就能收上來的。 這其中也有成本問題,如清丈土地,編戶齊民,都需要一個高效而廉潔的官僚體系。 明帝之后,魏國都腐朽的不成樣子。 司馬家更不必多言。 “涼州賦稅幾何?”這些問題都是蘇泓的專業領域,因此回答極快。 “奴隸八二、待歸七三、治民六四,農閑修路、修城、訓練,官府提供伙食,百姓所得超過賬面數字。司馬氏治下之民,還需承擔徭役以及其他雜稅?!?/br> 最開始,奴隸的稅賦高達九一。 這些年涼州接連豐收,地盤擴大,壓力減小,楊崢調整為八二,以緩解奴隸們的抵觸情緒,讓他們用心耕種放牧。 “既然他們在司馬氏治下過的艱難,本將解救他們,難道不對?而且,未來幾年,關中將淪為戰場,你覺得關中百姓能活幾人?”楊崢這套邏輯早已無懈可擊。 “這……”蘇泓頓時呆住了。 楊崢溫言道:“大仁不仁,大善不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仁淵知否?” 這幾年跟著魯芝讀書也不是白讀的。 “屬下愚鈍!”蘇泓連忙跪下。 這也可以看出他的局限性。 孟觀、龐青都不會這么問,劉珩對這個問題根本不會去想。 就連一向以仁義為懷的杜預,也沒有多說什么。 “凡事不可看表面,亦不可執迷于一時,眼光需要長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剿滅司馬氏,還天下以朗朗乾坤就是最大的仁義!”楊崢斬釘截鐵道。 如果換成其他人,楊崢才不會這么多廢話,但面對自己的弟子、親信,楊崢還是要點撥一二的。 其實說出來就好,不用藏著掖著,發酵成其他別的什么東西。 內部思想如果不統一,拳頭就不能全力打向外面。 姜維的教訓就在眼前。 這也是楊崢設立宣義司的初衷。 蘇泓滿臉羞慚,“屬下銘記將軍教誨?!?/br> 第四百三十七章 成果 涼州的討賊檄文放出之后,又引起了一陣震動。 其中就有沛人劉伶,作詩詞以響應,暗諷司馬氏。 此時司馬昭剛剛拿下諸葛誕,志得意滿,正在堆仁義的人設,而且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這么弄了。 與嵇康、阮籍、王戎、山濤、阮咸、向秀、劉伶并稱竹林七賢,對司馬懿司馬師的血腥手段大為不滿,隱居在河內郡山陽縣的竹林之中多年,??v歌、作詩諷刺司馬氏。 其中嵇康也是譙沛子弟,還是曹魏的女婿,阮籍、山濤曾為曹爽掾吏。 司馬懿背信棄義的搞法,其實早已經激起了很多士人的不滿。 士人不止是士族,還有寒門、庶族中的讀書人。 他們中也有很多清醒之人。 自正始年間以來,竹林七賢在竹林中搞出了名堂,學音律、丹青書法,冠絕于世,名聲越來越大,早被司馬氏盯上了,多次征辟七人。 阮籍、劉伶、嵇康厭惡司馬氏,王戎、山濤則功利心較強,早早抱起了司馬氏的臭腳。 楊崢記得嵇康似乎就是被司馬昭弄死了,造成廣陵散絕世。 在不動士族豪強的前提下,涼州的上限已經見底了,現在該拼下限,無所不用其極。 劉伶的詩詞被細作傳到姑臧,楊崢讀了,心中頓時萌生一個想法。 司馬家做了那么多缺德事,自己來一件應該也說得過去。 “仁瞻,有件事還要你親自去辦!”楊崢叫來孟觀吩咐道。 “屬下萬死不辭!”孟觀當即拜下。 “涼州除了魯公,余者聲名皆不顯,與司馬家斗,需要一些有德高望重之人!嵇中散乃我大魏駙馬,司馬昭外寬內忌,遲早會加害于他,你帶人親自去一趟河東,把他請回來?!彼抉R昭殺名士也不是第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