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歷史上的書法家多出自這個時代,原因就在于此。 “以后涼州公文皆用此紙書寫?!逼鋵嵵窈喼谱鞑⒉槐燃垙埵《嗌?,書寫尤為不便,攜帶更是麻煩,隨便一部數,就要裝一車。 “我正好也有一物,元凱觀之?!睏顛樞Φ?。 身邊劉珩會意,從后屋搬來幾塊木板。 杜預疑惑起來。 “元凱請看!”楊崢放開木板,上面赫然是陽刻的孫子兵法。 一開始,杜預表情倒也淡定,但當楊崢把雕版沾上墨,印在紙上時,杜預的表情瞬間就變了。 “這……此物將傳圣人教義于世人,將軍大功于天下也!”杜預很快就發現這東西的價值。 楊崢哈哈大笑,一個雕版印刷而已,其實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楊崢早就在心中鼓搗此物,只不過諸事纏身,一直沒有付諸于實踐。 一直拖到現在,才弄出一個樣板。 “只不過這字實在有傷大雅?!倍蓬A摩挲著雕版道。 楊崢咳嗽兩聲。 “杜長史,可不能這么說將軍,將軍廢寢忘食,弄了四五天,廢了兩百多塊木板才弄出來?!眲㈢癖牬笱劬Φ?。 “哦?”場面頓時尷尬起來。 楊崢提刀的時間多,提筆的機會卻少之又少,字當然不會好看。 特別是在杜預、衛瓘面前,實在拿不出手。 杜預也咳嗽了一聲,“這字堂堂正正,如刀斧直來直去,頗有氣勢?!?/br> “杜長史,你剛才分明說這字難看的,我都聽見了?!眲㈢褡ブ蓬A不放。 幸虧堂中只有三人在,不然楊崢都不知道自己的老臉往哪兒擱,“你這廝什么意思?要不你來?” 劉珩連連搖手,“這活兒屬下干不了、干不了?!?/br> “干不了就別那么多廢話,滾出去,別在這兒礙眼?!?/br> “好?!眲㈢癜筒坏米叩倪h遠的。 這廝走后,堂中才清凈不少。 東西弄出來,以后改進就行了,楊崢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 “險些忘了,屬下此來,是有要事稟報?!倍蓬A極為正式的拱手道。 “元凱請說?!?/br> “如今涼州西起高昌,東至安定,北臨陰山,南抵河曲,版圖日大,諸事繁多,將軍于地方軍政多設衙司,卻唯獨露了中樞,無規矩不成方圓,當開府而設行臺?!?/br> 當初在西平,楊崢就以護羌校尉的名義,效仿漢制,開設護羌府,當時的身邊可用之將不過數人,可謀之士幾乎沒有,全靠摸著石頭過河。 但現在不同了。 涼州已然家大業大,再這么草臺班子弄下去,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魏武挾天子令諸侯,設霸府,秉持國政。 鄭玄有注解: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霸,把也,把持王者之政教。 天子不在自己手上,設霸府有些過頭了。 但開府設行臺卻恰如其分。 行臺者,即為行走的尚書臺,形同一個小朝廷。 意思是我楊崢仍然效忠大魏,但不聽命于司馬昭控制的朝廷。 而且麾下將吏功勞越來越大,總不能一直壓著。 統制這個玩意兒就是楊崢不得已才弄出來的,在這個時代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 唐代十二轉軍功,開門就是武騎尉,接著便是都尉、護軍、柱國,聽著霸氣多了。 楊崢卻是什么甲士勇士、飛騎郎、最高也不過護軍,也是出于名不順言不正的考慮,不得不弄出個乞丐版本。 “可!”楊崢稍一思量便點頭答應了。 杜預一向謀定而后動,既然提出來,肯定早已深思熟慮過了。 “鎮西將軍以下,設左右長史、左右司馬、主薄、記室參軍、從事、幕僚等職,共議涼州內外大事。領軍之將,可全部提為校尉,宣義郎任事多年,不乏有佼佼者,亦可提升為宣義令,乃至宣義使,監察一方。四方統制可加為中郎將,若外有戰事,將軍不宜出征,可拜一人為都督,再任一人為監軍?!?/br> 楊崢聽出來了,杜預這是要把涼州的檔次提起來,大家一起加官進爵。 以便在政治上與司馬昭分庭抗禮。 漢時,校尉是統兵的實權將領,中郎將差不多就是一方元帥了,根本用不著什么征西將軍、持節都督雍涼諸軍事,也更不會弄出一個宇宙大將軍…… 段颎一個護羌校尉就能號令雍涼。 皇甫嵩一個左中郎將,率領洛陽禁軍掃平黃巾。 只不過到了魏晉時代,官越封越高,中郎將雜號將軍滿地爬,都不值錢了。 “大善!我讓龐青跟著你,這段時日,你主理此事?!?/br> “屬下領命!” 涼州發展到如今的地步,也該梳理梳理內部了。 杜預的辦事效率很高,沒幾天功夫一封草擬的名單便出爐了。 魯芝、杜預為左長史,張特、周煜為左右司馬,衛瓘為記室參軍,公孫甫、蘇泓加幕僚之銜,姜伐野、彭護、蒙虓、孟觀、龐青都加了從事之銜,四方統制,改為四方中郎將,蒙虓、孟觀、周旨、李特、邵通、龔羽都提為校尉…… 軍中有功之人則被升為都尉。 宣義郎也依照功績提升。 龐青、孫陽都提為左右宣義使,其他的宣義郎也多有被提為宣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