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木筏上,雍涼軍手持長矛利刃,嘶聲吶喊,像是在給自己壯膽。 俄而,西岸上弓弩投石齊發,覆蓋性打擊,將試圖渡河的敵軍掀翻在河水中。 張既治涼州時,鑒于鹯陰渡口的重要,在西岸沿線修筑不少塢堡關塞,二十多年來,雖然大部分廢棄坍塌了,但只要稍加修筑,就能重新發揮作用。 杜預早有預料,從金城帶來三千掘子軍,幾日之間,便修復完成。 所以杜預的八千府兵才能擋住郭淮的四萬雍涼步騎。 渾黃的河水中,泛起陣陣殷紅,尸體與破碎的木筏一起被沖走。 楊崢目光掃過兩岸,只見兩岸泥淖中箭羽、尸體、鐵甲、斷刀、斷矛,仿佛雜草叢生。 看來這幾天激戰絕不少。 楊崢與杜預攜手進入營壘之中,府兵立即高呼起來,“萬勝!萬勝!” 這些府兵比楊崢還要亢奮。 感覺若不是被黃河阻攔著,都殺過對岸去。 十二轉軍功對士卒的激勵竟然如此之大。 當然,任何時代,渴望向上的人都會如此狂熱。 而這個時代,機會本來就不多。 如今的宣義司幾乎無處不在,士卒戰意高昂,也有他們的功勞。 楊崢的任何軍令,宣義司最先揣摩,然后引導士卒。 令行禁止便是這么來的。 知道為何而戰的士卒戰斗力直線飆升。 走入軍帳之中,杜預已經備好了沙盤,以鹯陰為中心,黃河上下游,金城、安定、武威三郡皆囊括其中。 整個戰局的視角也清晰起來。 南面上游,李特把守的積石堡與周旨防守的河關鎖住上游,龔羽戍守的榆中與張特戍守的允吾夾住黃河中游,下游鹯陰渡口大軍云集。 “此戰之關鍵,其實并不在郭淮?!倍蓬A望著楊崢道,有幾分考教的意思。 楊崢脫口而出:“鄧艾!” “正是,眼下局勢,胡奮被圍于武威,郭淮被阻于河東,唯獨鄧艾,不知其所攻?!倍蓬A手指從鹯陰挪動到狄道。 郭淮在明,鄧艾在暗。 此戰有幾分類似于幾年之后的滅蜀之戰,彼時,鐘會在明,鄧艾也在暗。 玩暗渡陰平黑虎掏心嗎? 鄧艾首先需要一個渡口。 河關、榆中、鹯陰,至少要拿一個,今年雨水充沛,黃河不會枯竭,渡河不易。 “姜維窺伺隴西、南安,或許鄧艾被牽制了?”衛瓘終于忍不住開口說道。 楊崢搖搖頭,“期望姜維聲援可以,期望他們與鄧艾死戰,絕不可能?!?/br> 鄧艾滅西平之迫切,還在郭淮之上。 此人一向崖岸自高,卻在破羌之戰栽了一個大跟頭,怎么可能不報仇雪恨? “眼下之局,不應急躁,我軍已然立于不敗之地,形勢在我?!倍蓬A總結道。 郭淮四萬大軍攻不進河西,楊崢手上兩萬三千軍攻入河東也不容易。 而且還有鄧艾陰著,不宜主動進擊。 這種規模的大戰,兩三天里分出勝負當然不可能。 戰爭是各種內力外力積壓的一個過程,由形變轉為勢變。 郭淮絕對是一個稱職的對手。 第三百二十九章 誅心 每日,兩岸斥候都會隔河馳射,有時也會出動騎兵虛張聲勢。 對于楊崢而言,這種對峙可以接受。 鹯陰距離金城西平近,而距離關中遠。 兵少有兵少的好處,楊崢兩萬三千人,金城的屯田就能供應糧草,府兵還自帶有一些糧食。 這幾年風調雨順,糧食問題不大。 郭淮的四萬大軍人吃馬嚼,每天不是一個小數目。 郭淮比楊崢更急切,不斷從下游尋找渡口,一度遠奔至青銅峽,楊崢也只能派出騎兵應對。 青銅峽便是黃河三套中的西套地區,水網發達,土地肥沃。 大漢建上河城,復大秦渾懷障、神泉障守之。 歷史上的西夏正是憑借此地興起,切斷河西,夾在遼宋金之間,立國近兩百年。 “把郭淮擋在河東,武威便是釜中游魚?!倍蓬A一再強調。 楊崢點點頭。 決戰的契機還未到來。 正元元年,西平又是一個小豐收,魯芝坐鎮后方,秋收之后,糧草輜重源源不斷運往姑臧與鹯陰。 甚至連冬衣、羊裘都準備了。 奴隸青壯被武裝起來,一件皮甲、一支長矛,就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但按照魯芝的提議,沒有一股腦的送往前線,而是分別駐扎在平羌城、令居城,以為后應,隨時可以馳援姑臧、鹯陰,又兼顧了金城、西海,防患于未然。 魯芝的風格便是如此,滴水不漏。 一支五百重騎的裝備運到鹯陰。 雙馬蹬、高馬鞍、冷鍛甲裝備在一千匹鐵馬掌的河湟健馬身上。 加上原來的重騎,楊崢麾下的具裝騎兵達到一千三百人。 每人雙馬,改良的騎兵長槍,單手激發的弩機,精制環首刀,在這個時代,算是武裝到了牙齒。 一千三百名人高馬大的羌漢壯漢穿上盔甲、跨上戰馬,真正意義上鐵騎就這樣誕生了。 還有兩套特意為楊崢打造的鐵甲,一套華麗輕便,穿上之后,楊崢頓時感覺逼格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