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這不是有幾十年前的大漢,先有董卓,中有魏武,后有司馬父子。 一次次的折騰下來,皇權已經脆如薄紙。 大義名分在漢民中有些影響力,但管不到這些羌胡頭上。 而宣義司不是擺設,在各屯田、待歸村寨一次又一次宣講,誰給他們飯吃,誰讓他們過上今天的日子。 劉珩主動來求字,讓楊崢忽然驚覺時間流逝之快。 當初很多青營孩子,現在已經獨當一面了。 可惜楊崢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憋了半天,沒想出個合適的。 名、字,這在時代意義非凡。 關云長、張益德、趙子龍、諸葛孔明、周公瑾…… “容我琢磨兩日,為你取個響亮的字!” “好,最好能讓敵人一聽到就聞風喪膽!”這廝也不客氣,還提了要求。 楊崢心中一動,若是每個青營出色的孩子都由自己取字,豈不是無形之中加深了彼此的聯系? 歷史上的十三太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孝、李存勖、李存審等等,拿出去就是牌面和氣勢。 當然,更多的是賦予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楊崢越想越是興奮。 本想找杜預商量,讓他幫襯一二,沒想到杜預去設置西海府兵了。 魯芝也在忙著布置春耕事宜。 找了一圈,只找到杜寬和張斅。 兩人一思索,張口就來,“仁義禮智信,忠勇孝勤儉?!?/br> 像是用心了,又像是沒用心。 這兩人在西平,整天一副強扭的苦瓜樣,像是被綁來的一樣。 楊崢明明記得當初放張斅走,還讓劉珩去送他上路,但他自己要留下來的…… 弄得楊崢也不好再康扣詢問,只能自己回去翻竹簡。 花了整整一天,才湊出幾個字。 孟觀字仁瞻,劉珩字仁辟,蘇泓字仁淵,龐青字仁佑、孫陽字仁輔。 大功告成,拿給劉珩看,豈料這廝當即就哭喪個臉,“仁辟,這不是人屁嗎?” 楊崢差點一口老血噴他臉上,“辟者,千軍辟易!你懂不懂?” 劉珩還是搖搖頭,“這字不好?!?/br> “那你想叫什么?仁愛要不要?”楊崢感覺自己的辛苦白費了,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劉珩一臉惡心的搖搖頭。 珩者,橫玉也。 劉珩越長越像大猩猩,實在跟玉聯系不起來。 “你不是也認識幾個字嗎?”楊崢瞪著他。 “將軍取字與我自己取能是一回事嗎?”這廝不是沒有腦子,而是一般情況下,不愿意用。 別人都去找書生和宣義郎取字,只有他找上了自己。 這話也算是一句隱秘的馬屁。 一個從來不拍馬屁的人,拍起馬屁來,更容易讓人中招。 “仁武、仁愛、仁美,你自己選一個?!睏顛樈g盡腦汁,搜腸刮肚,湊出三個,讓他自己選。 “仁武,劉仁武,就要仁武!”劉珩大喜,歡樂的如同一個孩子。 楊崢親自賜字,在青營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除了孟觀、劉珩、蘇泓、龐青、孫陽,仁字輩的還有十一人,全是青營中的佼佼者,或者做出重要貢獻者。 有些年紀未及弱冠,但西平之事,一向是從權。 這世道很多人未必活的到二十歲,十三四成婚的都大有人在,提前起字的司空見慣之事。 漸漸的,楊崢賜字,在青營中成為無比榮耀之事。 仁義禮智信,忠勇孝勤儉,則成為青營的校訓。 西平其他人取字,則非常有默契的避開這十個字。 所有人都在忙碌。 折沖府有杜預,春耕有魯芝,羌務有姜伐野,情報有孟觀,東面有張特,西面有周煜,南面有尹春…… 宣義司、屯田司、折沖府、九野營各司其職,并且越來越規范。 楊崢反而得了一絲空閑,與妻兒相伴。 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姜阿憐、彭青蟬肚子里各懷一個。 長子楊毅與次子楊武已經三歲多,已經會說話,只不過見了楊崢,有些生疏,躲在姜阿憐與春娘背后,露出兩對純潔無暇的眼睛偷看楊崢。 長女楊蓁、三子楊宏也都一歲多,咿呀學語階段,倒是與楊崢非常親昵。 幾個孩子被精心照顧,一個個都玲瓏剔透,顯然是嬌生慣養。 女兒倒是無所謂,別太過火就行了。 但是男孩兒,豈能這么養? 這兵荒馬亂、野獸橫行的時代,養兒如羊,不如養兒如狼! 春娘是苦出身,姜阿憐彭青蟬羌女胡女出身,西北羌胡能有什么好日子過? 更何況是女人。 “再過兩年,就把老大和老二送入青營之中!”楊崢一副不容置疑的語氣。 換來夏侯芷的兩個白眼,三頭蒼狼溫順的躺在她腳下,仿佛三頭小狗。 前世楊崢看了一部瘋狂謳歌草原的小說,以狼為圖騰,鼓吹狼是神性的,不能飼養…… 但現實狠狠打了楊崢一巴掌。 這三頭狼每天吃飽喝足,比哈巴狗兒還要馴服聽話,見了楊崢,還有些怕,躲在夏侯芷背后。 “自己的孩子,你舍得他們?”夏侯芷懶洋洋的抱著楊宏。 “現在不吃點苦,將來怎堪大用?”楊崢可不想“何不食rou糜”的典故,出現在自己后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