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其后金城太守王金虎又跳了出來,又掀起一輪戰亂…… 短短三年時間里,你方唱罷我登場。 現在,也該輪到楊崢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取之 楊崢屯兵允吾,令張特領兵攻北,孟觀領兵向南。 不得不說這兩年楊崢的名聲在西北打出來了。 只要看到“護羌中郎將楊”的旗號,城門全都打開。 允街、枝陽、浩門、令居四城迅速被占領。 但黃河東岸的榆中、金城卻不為所動。 斥候打探到鄧艾領殘兵退守榆中,欲保住黃河東岸的兩座橋頭堡。 想法很好,但金城隸屬于涼州,不歸雍州刺史管。 鄧艾上任雍州刺史也才一年左右,除了南安郡,雍涼各郡對他其實并無多少好感。 其一,他是靠司馬懿上位。 其二,他的資歷、名望、功績都不夠擔任一州刺史,而且還是雍州刺史。 其三,他本人的性格也是很大問題,每次大戰,總是他跳的最高,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甚至內部也會得罪不少部下。 此次破羌大戰,幾萬大軍灰飛煙滅,輸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背后牽扯的東西太多。 鄧艾的名望一落千丈。 而楊崢的聲勢扶搖直上。 這種情況下,鄧艾還賴在金城和榆中,就有些不知禮數了。 這也附和他的性格。 “榆中,必取之!”楊崢一巴掌拍在牛皮地圖上。 劉珩、龔飛稚也興奮起來。 “傳令,讓杜預把五萬奴隸軍全部帶來!”是時候讓武威、天水、長安、洛陽看看自己的實力! 我有取隴右的實力,但我保持克制,所以請你們也尊重我楊崢! 這便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道理。 “唯!”傳令兵飛騎而去。 兩日之后,杜預率五萬奴隸軍趕來。 打逆風仗,奴隸們肯定不行,一打就散。 但順風仗就不一樣了,奴隸們斗志高昂,一個個嗷嗷叫。 “昔日大秦蒙恬驅匈奴,以榆中為城塞,大漢窺伺河西,霍去病屯兵榆中,此城為金城郡治所,若不取之,則不算據有金城郡?!倍蓬A的話,讓楊崢感覺到他立場的轉變。 破羌一戰,給了太多人信心。 而這一戰,已經讓楊崢在新的形勢下站穩了腳跟。 即便司馬父子想除掉楊崢,也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除非司馬懿親自領兵前來,雍涼各勢力會再度在他的赫赫威名之下凝聚成一個整體。 不過這種級別的大戰,不是說來就來的,糧草、軍械、士卒集結,都需要時間。 西北風這么大、路也不那么好走,萬一司馬懿在半路上升天,洛陽朝廷恐怕會是另一番場景。 “不錯,既然動手了,那就動到底!”現在的楊崢是有恃無恐。 你司馬家是要中原,還是要在西平不毛之地跟自己死磕? 如果允吾是西平的門戶,那么榆中就是戰略橋頭堡,宛如一把長劍插在南安、隴西、安定、武威之間。 所謂形勝之地不過如此!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等陳泰、郭淮反應過來,或者鄧艾這口氣喘過來,再想拿就沒這么容易了。 群山之下,大河滔滔,輕騎如風,鐵甲如潮。 六萬大軍順湟水而下,兵鋒所向,沿途小城關隘自動打開。 親衛營的宣義郎分散出去,約束奴隸大軍,沿途不得侵犯百姓。 楊崢也是足量供應糧草,時不時還分發些牛羊rou。 又派出六隊輕騎日夜巡戒,妄取百姓一物者,直接軍法從事。 沿途一顆顆人頭掛在騎兵的長槊上。 但依然有奴隸亢奮過頭。 不得不說西域胡人生性兇殘,屢禁不止。 在此事上楊崢絕不姑息,一伍犯事,全伍皆斬,一什犯事,全什皆斬。 一顆又一顆的人頭堆積在官道旁,終于奴隸們清醒過來。 再也不敢犯事。 讓飽經摧殘的金城郡得到一絲慰藉。 所過之處,甚至有百姓焚香參拜,或送上他們也緊缺的糧食。 楊崢一概不取。 黃河渡口,守軍早就一哄而散。 金城郡守將見到如潮水般涌來的敵人,也被嚇破了膽。 而且楊崢軍一路自己砍自己人頭,如此兇殘的搞法,在雍涼也是幾十年未曾一見。 對別人狠不是真狠,對自己都這么狠,誰還敢硬扛? 金城縣主動送出糧食牛羊犒賞,也不知他們被嚇的,還是覺悟很高,讓楊崢有了幾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感覺。 不戰而下人之城,這感覺很不錯。 這幾年受的胯下鳥氣也紓解了不少。 金城郡所有能下的城都下了,只剩下榆中還在硬挺著。 城墻上聚集著不少士卒與青壯。 不過在看到潮水一般涌來的敵軍時,一個個臉色全都變了。 以前冶無戴、俄何燒戈起事時,雖然號稱十萬大軍,但其中的水分實在太大。 很多人與其說是“大軍”,還不如說是乞丐,別說盔甲武器,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舉著根削尖的木棍,就算是長矛了,能帶塊鐵,就是“精銳”。 而眼前,六萬大軍雖說沒有全部披甲,但至少有一半人穿著皮甲,或舉著長矛,或提著長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