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魏晉時代,盛行的百煉法,爐火中反復淬煉鍛打,錘去其中雜質。 不過這種方式只適合淬煉神兵利器。 所以三國時代名刀名劍層出不窮。 楊崢只知道一個道理,想要高品質的鋼鐵,必須提高煉爐的溫度以分離鐵和渣,讓碳快速滲入。 忙了一整晚,楊崢一步步的來,先將煉爐改造,又增加了兩架橐龠,然后檢查木炭。 眾人齊心協力,到凌晨雞鳴的時候,終于又得到一塊青黑色的鐵錠。 硬度和韌性都得到了極高的提升,品相不錯,勉強夠用。 以目前的條件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樊鐵夫、許異、張孟兆、薛元祖,你們四人現在是鐵坊主事,胡人鐵匠和礦山都歸你們管,在這塊鐵的基礎上,每提升一次,或者產量增加,我賞你們百斛糧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有了激勵就有了動力。 四個鐵匠大喜。 漢五銖錢本來是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信用又高。 但董卓把持朝政之后,為了掠奪民間財富,收取五銖錢重新鑄造小錢,能怎么偷工減料就怎么來,既不鑄字,也無輪廓。 兩漢盛行了三百多年的金融體系瞬間崩塌。 吳蜀都鑄造大錢掠奪民間財富。 反倒是曹魏死守“五銖錢”,但民間五銖錢不多,金銀帛糧食成了貨幣。 楊崢手上能拿出來的也只有糧食。 不過要達到量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之后幾天,楊崢一直呆在鐵坊,將人手分為燒爐、鍛打、淬火、雜物四組。 胡人鐵匠中不乏能手。 只不過一直沒入門,有了風箱和木炭,一些人就開了竅。 鐵坊中熱火朝天。 楊崢為他們提供食物,rou湯,在生活上盡量滿足他們。 半個月過去,二十把量產的環首刀出爐。 刀身青黑,品相不錯,比軍中制式環首刀強上不少。 產量實在有些低。 想滿足軍中用度大大不夠。 不過矛鋒有三百多把,讓楊崢略感安慰。 甲胄只能慢慢來了。 幸虧俄何燒戈的運輸隊長干的不錯,明月峽一戰,收繳了一千多付蜀甲和各種軍械。 鐵坊的事告一段落,楊崢回到枹罕,已經進入三月下旬。 忙碌起來,不知道日月飛轉。 西北的冰雪已經消融,春耕即將開始。 如今枹罕不缺人,也不缺地,糧食在這時代就是生命線。 有了糧食就能招撫更多的羌人。 楊崢自然不敢輕忽。 黃河之南,漓水兩側,民營全部上陣。 無論羌漢賨氐,全都投入土地之上,頗為融洽。 共同勞動自然能培養出感情。 周煜這個民營統制當的不錯,在楊崢出征明月峽、積石山時,把枹罕城打理的井井有條。 比起沖鋒陷陣,也可能他的長處更多的在管理之上。 西河大營有張特,積石山有姜伐野,枹罕有周煜。 三地在西北構成一個鐵三角。 楊崢的基本盤算是搭建完成了。 即便日后曹魏劇變,楊崢也能從容進退。 第一百零二章 侵襲 春耕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去年秋冬之際,楊崢便已在準備。 修建水渠,鋪平道路,修整土地。 現在只不過按部就班,速度頗快。 周煜選出漢氐老農,引導教授羌人耕種。 為了提高效率,楊崢還讓鐵坊打了上百把鐵犁、鋤頭等工具,耕田的牛馬多的是。 楊崢窮怕了,糧食不僅是食物,在這時代也等同于貨幣。 西北但凡聰明一點的人,無不玩命的種田。 隔壁南安郡,原本是羌氐最不安分的一郡,鄧艾升任南安太守之后,廣開屯田,修筑塢堡,幾年間羌氐服服帖帖,無人敢再鬧事。 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 古代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能不能吃上飯的問題。 楊崢野心很大,不止是漓水兩岸,連黃河以南,上下游,但凡適合耕種都開墾出來。 黃河西北的西河地區則作為牧區。 積石山為聚民藏兵演武之地。 百廢待興之后是欣欣向榮。 穩定的環境讓諸族對枹罕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開了如此多的屯田,只恐引他人覬覦,屬下建議,在十七塊屯田之側修建塢堡,以作守御之計!”周煜找到楊崢道。 這個建議不錯。 就算不防備賊人,也要防備野獸。 剛剛種下去的種子,轉眼就有野豬來覓食。 野豬通常是全家出動,一個晚上就能拱翻十幾畝的田地,吃掉種子。 “你現在是民營統制,凡是有利于屯田生產之事,你放手去做,到時候匯報一聲即可?!睏顛槢]事必躬親的習慣。 一個合格的領導,該放權的時候要放權。 什么都抓著,也不利于培養手下。 一句簡單的話,讓周煜大為感動。 巡視完漓水的屯田,剛要去黃河南面,那邊已經卻先派人過來了。 “將軍,我部屯田遭到傅難羌部襲擾!”楊崢眉頭一皺。 明月峽之戰才剛剛消停幾天,自己都沒去找羌人要說法,羌人們倒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