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其實夏侯霸問李彌死活的時候,楊崢的第一反應是騙他,話都到嘴邊了,又收了回去。    回到枹罕,張特、周煜、趙阿七、公孫甫等人都來請罪。    張特滿臉羞愧,楊崢出征時,將枹罕托付于他,卻出了這么大的簍子。    不過術業有專攻,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楊崢離開的這近一個月時間,枹罕改頭換面。    城墻增高了一丈,滾石、擂木、火油堆滿了角樓。    自西向南,順著漓水河還挖掘了一條兩丈寬的護城河。    楊崢沒心思怪罪誰,他們已經做的很好了,楊崢想到后世電視劇里一句經典臺詞,不是我軍無能,而是人太狡猾……    不僅狡猾,還不要命。    聽到楊崢親口說出危機解除,眾人都松了一口氣。    “此事暴露出很多缺漏,第一,對枹罕的掌控力不夠,敵人潛伏城中多日,我們毫不知覺。第二,兄弟們的警惕性不足,手段需要強化,暗地里的敵人比戰場上的敵人更兇殘。第三,消息不靈通,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后要向狄道、金城、南安、天水、長安等地派出細作?!?/br>    趁著這個機會,楊崢做了一個小總結。    不能總靠運氣過關,運氣是靠不住的。    出問題不可怕,但不知道總結問題,就很可怕了。    公孫甫、趙阿七拱手道:“屬下知道怎么做了!”    楊崢想起馮琦,名為商賈,實則是某位大佬在西北的眼線。    這時代消息最靈光的就是商賈。    以后有條件了還是要組建一支商隊,既可以向雍涼擴散,也可以深入羌地。    “新來的羌人如何安置?”張特問道。    自漢武打通河西走廊,羌人就成了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代名將趙充國首創屯墾之法,漢軍推到哪里,田就種到哪里。    羌人有飯吃,皆附漢軍。    漢末大亂,中土十室九空,魏武揮鞭而起,但面對是一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廢墟。    魏武采納棗祗、韓浩之策,頒發屯田令: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    不數年,倉稟皆滿。    司馬懿當年能在雍涼坐穩,也是廣開屯田,興修水利,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里筑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余頃。    青龍三年,關東饑饉,司馬懿調運五百萬斛粟輸京師洛陽,天下稱頌。    古代王朝的最大問題是能不能吃飽飯。    “選其精壯為軍,其余人等編入屯墾,所有屯墾之青壯,設農營,以軍法管束,忙時為農,閑時教習戰陣之法,所得六成歸公,四成歸私?!睏顛樥f出自己醞釀多時的構想。    “四成是不是太多了?南安、天水等地的屯墾,八成歸公,兩成歸私?!敝莒咸嵝训?。    這時代的屯農與奴隸差不多。    有些地方甚至九一分成。    不過隴西的情況跟中原不一樣,不給羌人點甜頭,羌人如何肯賣命?    “不多,讓他們吃飽,才能安彼之心為我們所用!”楊崢解釋道。    “然河西羌部有些擅畜牧,不擅耕田?!敝莒纤伎紗栴}比較周全。    “那就再設牧營,與農營一樣,軍法管束,老營的兄弟全部分散出去,管理羌營、賨營、農營、牧營!”    蜀軍雖然只折損了兩千多人,但虎步營精銳不是那么容易培養的。    有費祎蔣琬董允在,未來幾年,魏蜀應該掀不起大戰。    賨營加上羌營夠用了。    之后,又商談了足足兩個時辰,才把各種細節定下來。    但不是眼下施行,而是要看朝廷怎么升賞楊崢。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秋收。    洮水沿岸屯田遭受了蜀軍破壞,枹罕風平浪靜。    此刻田里的麥子沉甸甸的。    在漓水河兩岸仿佛黃金。    周圍羌部全都眼紅不已,但誰也不敢動手。    以前初來乍到的時候,楊崢事必躬親,恨不得吃喝拉撒都跟將士們待在一起,但現在威信、名聲都立住了,也就不用事事cao勞。    適當與屬下保持距離,也能增加威嚴。    而且什么事都自己辦,不利于培養屬下。    秋收之事交給周煜,城防之事交給張特,訓練交給老卒。    楊崢每天巡視一番,查漏補缺。    一車車糧食運進城內,無論羌、漢,臉上的那種驚疑之色消散了許多。    訓練、勞作都更賣力了。    楊崢親自押車,送了五千石糧食給姜伐野,其他部落則分到一千石。    洮水之戰,沒有姜伐野的鼎力相助,楊崢大概率是要玩完了。    而且夏侯霸已經明說,朝廷不會升賞羌人。    楊崢感覺有些對不起朋友。    姜伐野倒是無所謂,“天氣轉涼,我部準備遷徙到南面河谷,有了這些糧食,今年就好過了?!?/br>    伐野部以游牧為生,逐水草而居。    今年若是走了,明年未必能見到。    羌地部落眾多,互相兼并,習以為常,比中土更沒有法度。    河西羌部一到秋天就進入戰備狀態,要么搶別人的,要么被別人搶。    伐野部是小部落,現在又有了糧食,想不被別人惦記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