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外圍蜀軍騎兵不斷拋射箭支,引起更大的混亂。 危急時刻,楊崢怒而拔劍,大吼一聲:“讓開、讓開!” 或許是楊崢一身盔甲起了作用,十丈之內,人流忽然稍稍停滯了一下。 但轉眼,就有一個都尉模樣的人啐了一口唾沫,繼續向北逃。 情急之下,這些時日被壓抑的怒火忽然從心中竄起,熊熊燃燒,楊崢根本沒有思考,本能一般的手起劍落,長劍發出猛烈的呼嘯,似乎割開了周圍的空氣。 那都尉身上忽然爆出一團血花。 他不可思議的望著胸前長長傷口,緩緩倒下。 而他的鮮血也濺了楊崢一臉。 周圍出現瞬間的安靜。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楊崢抹了一把臉上的鮮血,“自相踐踏者,皆同此人!” 大概原主也是個殺伐果斷之人,在記憶深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 “將……軍……”令狐盛被幾個武衛營的兄弟扶著,胸前插著一支羽箭,身上全是被踩踏的痕跡。 看到他還活著,楊崢心中的石頭才緩緩落下。 武衛、中堅、中壘諸軍都認出這幅黑光甲,緩緩向楊崢靠攏。 人群忽然鎮定了一些,不再那么慌亂。 無論中軍還是雍涼軍,常年戰爭之下,都是戰場上的佼佼者。 “各歸本陣,不得慌亂,結陣而守,緩緩而退!”楊崢持劍而立,回想起當初在軍隊的日子,軍人的熱血漸漸在身體中蘇醒。 有了命令,周圍的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幾百人簇擁著,組成一個個小陣。 混亂會傳染,秩序也一樣。 不斷有人加入,轉眼間就形成了一個兩三千人的陣列。 幾個低階軍官維持著陣列。 魏軍軍紀歷來嚴明,特別是司馬懿都督中外諸軍事以來,賞罰必信,號令如山。 只不過曹爽沒有司馬懿的威信,數月以來,十余萬人被三萬蜀軍壓著打。 他的無能讓老曹家的尊嚴被踩在地上。 軍心由此生怨,關中亦為之虛耗。 楊崢的隊伍自然吸引了蜀軍的注意,兩支無當飛軍向他們突進,騎兵也來湊熱鬧。 有了陣列,人心就穩了,互相之間找到了依靠。 盡管還是有人逃離,有人被沖散,但已經沒有之前兵敗如山倒的慘象。 一些軍官指揮各自部眾抵抗。 絕大多數傷亡都是來自互相踩踏,真正死在蜀軍手上的其實不多。 楊崢與一眾武衛營、中堅營、中壘營士卒擋在陣前,緩緩而退。 黑光甲防御驚人,刀箭不能入。 華鋌劍掃過,鋒銳無匹,彪悍的蜀軍身首異處,其他蜀軍皆面有懼色。 令狐盛指揮士卒端起長矛,如同荒野間忽然生出一片蘆葦林。 將為兵之膽。 立在陣前的楊崢,穿著曹爽的黑光甲,兜鍪罩住了半張臉,手持華鋌劍,周遭魏軍膽氣大增,恢復了往日的精銳與勇悍。 自己骨頭越硬,敵人就越軟。 蜀國疲敝,人口不及魏之五一。 是以歷來用兵都極其謹慎。 諸葛丞相愛兵如子,不肯行險,每戰皆堂堂正正,以一州之地威壓曹魏,固然是其絕世之才。 費祎與蔣琬都繼承了諸葛丞相的謹慎,二人上任以來,愛惜國力,立即就限制了姜維的兵權。 此番大戰,姜維也被排除在外,留在涪城防備孫吳。 所以楊崢明顯感到蜀軍不愿死戰,只在消耗和絞殺有生力量。 后軍強硬,蜀軍轉而去攻擊兩翼。 楊崢壓力大減,回到陣中時,全身嵌滿羽箭,仿佛一只刺猬。 士卒們的眼神充滿了敬意。 令狐盛眼中噙著淚水,“多謝將軍?!?/br> 以前叫將軍,多少是寒暄,而現在多了幾分不一樣的東西。 楊崢卻深知自己能活下來,并不是自己多勇猛,而是蜀軍的心思不在這里。 精銳蜀軍都依托東西山勢,居高臨下夾擊。 死貧道不死道友,眼下形勢,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還沒高興多長時間,西面山丘上一陣慘叫與呼喊,已然被蜀軍突破,一桿“漢鎮北大將軍王”大旗在山風中飄展,原來是王平擊破了西面魏軍,無當飛軍殺入潰軍之中,所向無前,刀斧過處,血流滿地。 魏軍登時大亂。 蜀軍仿佛找到了突破口,瘋狂涌入,肆意砍殺。 并且東面的龐會部也有崩潰的跡象。 眨眼之間,楊崢所部就有被截斷的危險。 令狐盛急道:“將軍速退?!?/br> 第十一章 破圍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 令狐盛話音剛落,有人退的比他們還快。 東面龐會放開山道,領軍向北退走。 如此一來,等于把后軍全部賣了。 敗退的魏軍被攔腰斬斷。 楊崢搏來的一絲生機蕩然無存,并馬上陷入前后夾擊的危險局面。 戰場上人喊馬嘶。 楊崢忽然懷念起前世的軍旅生涯,永遠可以相信背后的戰友。 記得有一次抗洪搶險,所有人手挽手沖入洪水中,以身體擋住激流,為背后戰友筑堤爭取時間,沒有一人后退,沒有一人膽怯。 而現在是個什么鳥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