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哦?”楊崢看著令狐盛,似乎他比自己知道的更多。 兩人在戰場上互相扶持,楊崢已經把他看成自己人。 王喜、趙登過來湊熱鬧,被楊崢笑著趕走。 “雍涼之地已成司馬氏根基,國中大將,如郭淮、陳泰、鄧艾、石苞、王基皆其門下,先帝換夏侯玄都督雍涼,也絲毫沒有減弱司馬懿的影響力,大將軍欲借伐蜀之戰,增強對雍涼軍的掌控,瓦解司馬懿的勢力,可惜功虧一簣,司馬懿的聲望越發高漲,龐會見大將軍不行了,欲投司馬氏門下!”令狐盛兩眼泛光。 原來司馬懿的勢力已經如此龐大了。 楊崢記得司馬八達,全都身居高位,又與世族互通姻親,這么多年的盤根錯節,儼然已是龐然大物! 曹家卻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如今,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人物。 這才是天下大勢、天命所歸。 司馬氏不造反才是怪事。 自古只有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極少。 或許以前的龐會站在曹氏一邊,但這場大敗,也足以讓他轉換門庭。 自己出身武衛營,是曹爽的親信,正好拿來作投名狀。 至少向雍涼軍表明了立場。 所以雍涼軍才和他是一條道上的,自己才是外人。 可惜了那些英勇奮戰的武衛營兄弟,全都成了炮灰。 人心何其險惡。 不過,這也讓楊崢全身泛起雞皮疙瘩,歷史上高平陵之變,曹爽一脈全都被司馬懿趕盡殺絕了…… 那自己豈不是死路一條? 不能再跟曹爽混了。 見楊崢沉吟,令狐盛冷笑道:“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龐氏乃西涼外人,又非大姓,司馬氏未必看得上他?!?/br> 楊崢苦笑一聲,沒想到其中還有這么多門道。 不過令狐盛能知其中深意,想來也不是身世也不簡單。 他不愿意說,自己也不好問。 越往北走,遭受的阻擊就越大。 蜀軍集重兵于沈嶺,附近山嶺幾乎都在他們手中。 穿過沈嶺就是關中,對雍涼軍來說就是回家了。 從沈嶺逃難的潰軍得知前方形勢不容樂觀。 出征時的十余萬大軍與六萬民夫,或渴死,或被俘虜,或殞命戰場,或被大山吞噬,剩余之眾不足六萬。 大將軍曹爽督軍猛攻十余天,死戰不休,傷亡慘重,仍然不得寸進。 不過,蜀軍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兵力上蜀軍還是落在下風。 所憑不過是山嶺險要。 除了龐會這支殘軍,還有不少潰軍從南面匯集而來。 費祎、王平扼守沈嶺,蔣琬驅兵從后掩殺。 龐會召眾人議事。 杜展如今風頭正盛,率先發言:“以屬下觀之,蜀軍自興勢山至此,轉戰四百里,軍勢已疲,數日之內,我軍必能突破沈嶺?!?/br> 魏軍從駱谷進攻漢中不利。 同樣,蜀軍從漢中攻入駱谷也不利。 補給同樣也是一大難題。 這場大戰至此已經四個月,蜀軍反攻也持續近一個月,杜展所言“軍勢已?!?,并非虛言。 龐會習慣性的將目光轉向楊崢,“你覺得如何?” “我軍之敗非戰之罪?!睏顛樅芟胝f敗在主將無能,最終咽了回去,“而是敗在地形,蜀國并無全殲我軍實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費祎、蔣琬必不會死戰!屬下以為,此戰將很快結束?!?/br> 龐會點了點頭,“不錯,今日諸軍飽食,明日拂曉進軍,與大將軍會合!” 第七章 會軍 曹爽領兵伐蜀之初,太傅司馬懿多次力諫不可。 然而司馬懿越是勸阻,曹爽伐蜀之心越是堅定。 如今十余萬大軍伐蜀失利的消息傳回,洛陽朝廷惶惶不安。 司馬懿的聲望無形中再次高漲。 若論兵略,朝中還有何人能及? 洛陽被曹魏營建多年,宮闕萬間,樓臺林立,仿佛又恢復了昔日大漢的繁華。 司馬府前車水馬龍,朝中重臣皆來拜會,卻全都被擋在門外,連心腹蔣濟都不得入內。 門吏只推脫是老病發作,不能見客。 外間一片心急火燎,府內卻一片祥和。 水榭之中,司馬懿正與司馬師對弈。 微風拂過,垂柳搖動,池中清水掀起陣陣漣漪。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彼抉R懿執黑子,隨意落在棋盤中。 隨心之舉,看似無關緊要,卻令司馬師躊躇不前。 “你心中不寧,這棋不下也罷?!彼抉R懿將手中黑子放回罐中,“這么多年,你這涵養功夫算是白練了?!?/br> 司馬師慚愧,“兒本就不是父親的對手?!?/br> 司馬懿淡然一笑,臉上皺紋擠在一起,龍鐘老態一覽無余,只不過偶爾眼中會掠過一道精光,“說吧?!?/br> 司馬師恭敬拱手,“曹爽慘敗,十萬大軍折損近半,雍涼、中軍大為不滿?!?/br> 司馬懿長長一嘆,“國家積蓄數年,子孫不肖,一朝廢棄,郭淮退出了嗎?” “郭淮一接到父親的密信,就提前撤出駱谷,毫發無傷?!?/br> 兩人又是一陣沉默。 “此戰之后,曹爽必大失眾望,在軍中無以立足?!彼抉R師說話的速度極慢,仿佛出口的每一個字都要琢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