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孫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沒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想攻下沈陽這樣的雄城,那是不可能的。    大明各路援軍一到,就是他的死期!    應該說,楊鎬這個策略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努爾哈赤真的冒冒失失來攻打沈陽,那就真的死定了。    可惜,他這就是在紙上談兵。    努爾哈赤不是傻子,他也學過兵法,他也知道,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一比一,去攻城,腦子進水了嗎?    他本來在攻打沈陽北面開原附近的葉赫部一支呢,聽聞大明援軍一到,他當即便率軍退回了老巢赫圖阿拉。    他的策略也是以逸待勞,楊鎬是想利用沈陽的城高壕深,他是想利用薩爾滸附近的山高林深。    如果單從策略來說,兩人是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    誰都想以逸待勞,誰都不想進攻,自然是誰都奈何不了誰。    奈何,萬歷不是讓楊鎬來跟人對峙的啊,萬歷那是個急性子,要么不開打,一旦開打,那就要一舉把敵人干趴下。    在萬歷的催促下,宣府、大同、山西三鎮,每鎮一萬精騎,很快趕到遼東。    緊接著,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鎮兩萬五千步卒也趕過來了。    隨后,劉綎又率一萬川軍將士趕到。    還不到五個月,萬歷便調來了將近八萬援軍,再加上原本駐守在遼東的將近七萬遼東軍,楊鎬手下能調動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五萬。    如果楊鎬需要,還有江浙的戚家軍,還有石柱的白桿兵、還有廣西的狼兵、還有湖廣的苗兵,都已整裝待發,隨時可以奔赴遼東支援。    萬歷還命屬國朝鮮出兵一萬五,海西女真葉赫部出兵一萬,隨時準備圍毆建奴。    也就是說,萬歷已然準備了將近二十萬大軍,想一舉消滅建奴,楊鎬,你還不趕緊動手!    楊鎬不想動手,他想守!    他已然把手下人馬布成了一個倒三角陣型,開原、沈陽、清河、寬甸到處都是明軍,只要努爾哈赤攻過來,立馬就會被團團圍住。    他的本事,也就這么多,不打,紙上談兵,排兵布陣,他近乎無敵。    一旦開打,他就是盤菜!    問題,這種形式下,不打不行啊,將近二十萬明軍,一個月光是糧餉就是將近五十萬兩,你不打,朝廷的稅賦全填進來都不夠??!    方從哲都急了,八百里加急文書那是一天一封,使勁的催,拼命的催。    楊鎬被逼無奈,只能準備開打了。    他要是個正常人,或者說,他要是個人,這場國運之戰,大明十有九不會輸,畢竟,這么大的優勢擺這呢。    可惜,他不是人!    他制定了一個相當瘋狂的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滅努爾哈赤,而是干掉他的死對頭劉綎!    蔚山之戰,大敗虧輸,他可是被以劉綎為首的宿將給罵慘了,他倆的仇,結大發了。    而且,這次,清流還支持劉綎跟他唱對臺戲,欲奪他的主帥之位,簡直就是新仇舊恨,不共戴天??!    行,劉綎,你是主將是吧,那你率四萬大軍,從寬甸直撲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去干掉努爾哈赤,我會令總兵馬林、杜松和李如柏分別從開原、沈陽、清河出兵策應。    這,是他上報朝廷的作戰方略。    實際上,他是讓劉綎率孤軍從南面直插努爾哈赤的老巢,吸引努爾哈赤的主力,送上去給努爾哈赤圍毆!    隨后,馬林和杜松便會率軍從北面撲過來,給努爾哈赤來個內外夾擊,拼個你死我活。    最后,李如柏和李如梅兄弟率軍去撿現成的功勞就行了。    這,才是他的真正計劃,他就是要讓劉綎去當炮灰,去送死,讓馬林和杜松去拼命,然后讓李如梅兄弟去撿現成的功勞!    他為了干掉劉綎,還跟朝廷玩了個障眼法。    他給劉綎調派的四萬大軍,是一萬川軍,一萬五千朝鮮軍,還有總數約一萬五千的戚家軍、白桿兵、狼兵和苗兵。    這會兒,屬國朝鮮的一萬五千人馬還在路上,戚家軍、白桿兵、狼兵和苗兵都還沒開拔呢!    也就是說,劉綎手里頭實際上就一萬川軍!    如果,他真給劉綎四萬大軍,劉綎還真有可能一個人干翻努爾哈赤,拿下赫圖阿拉。    如果,努爾哈赤中了他的計,全力圍毆劉綎這一路孤軍,那努爾哈赤估計也完了。    可惜,戰場上沒有如果,他這種拙劣的伎倆也迷惑不了努爾哈赤。    而且,天公還不作美,他定下的出征日期,二月二十一日,天降大雪,根本無法出征。    四路大軍足足等了四天,等到二十五日,雪停了,才出發。    而這時候,努爾哈赤已經完全洞悉了楊鎬的計劃,定下了相應的策略。    萬歷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劉綎在明知必死的情況下,還是率一萬孤軍出發,直撲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而去。    他沒辦法,人家楊鎬請了尚方寶劍,如果他違抗軍令,絕對會被楊鎬借機羞辱一番,然后軍法從事,砍了!    所以,明知必死,他還是得上。    戰死,那是為國捐軀,可以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