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已經入秋了,沒必要午睡。 也沒時間。 飯還沒吃完,順天皇宮里就來了內侍,說陛下宣召鎮西公入宮覲見,在去順天皇宮的路上,那內侍又含蓄的提醒鎮西公,太孫殿下也在。 意思就是告訴黃昏,陛下宣召主要是因為太孫殿下的差事。 至于什么差事,那內侍不得而知。 福建寧德的事情,本來極其隱秘,就現在,知曉真相的也就朱棣朱瞻基朱高熾,加上黃昏胡濙和王景弘以及鄭和,甚至連朱棣身邊的內侍康寧都不知道。 倒是福建那邊的地方官,或多或少猜到了。 可猜到了也只能爛在肚子里,哪怕是晚上睡覺了,也不敢給自己婆娘說一點點關于此事的風言風語,深恐被錦衣衛和東廠抓住把柄。 順天皇宮已經基本完工,布局和應天皇宮一模一樣。 走在這龐大的宮殿群中,黃昏很有些感觸,也不知道朱棣現在有沒有后悔,浪費了這么多的物力人力來修順天的皇宮,結果發現,嘿,貌似遷都的意義不大了。 唯一的意義,就是滿足朱棣個人的利益。 朱棣確實更喜歡北方的氣候。 但朱老板應該心知肚明,他已經六十出頭了,還能活多少年,現在開始遷都的話,搞不好還沒完全遷過來,他就已經駕崩了。 所以現在有點尷尬。 政治中心在北移,但應天負責遷都官員們卻不太上心,導致各種事情都停滯不前,這種局面朱棣心知肚明,也沒責怪那些負責官員。 能遷就遷,不能遷就算了。 如果以后太子朱高熾愿意遷最好,不愿意遷也不影響,反正都沒了天子守國門的意義,這是朱棣第一次對應天的太子妥協。 應天官員在遷都一事上的不作為,當然是太子的意思。 朱棣遷都,考慮的比較多,一方面是不適應南方氣候,另一方面是天子守國門,還有一個原因,是讓江南士族遠離政治中心。 前兩個原因,第二個不成立,第一個對朱高熾不是問題。 第三個原因,也不成立了。 朱高熾這些年利用他個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加上利益結合,已經得到了大多江南士族的支持——太子黨中不少江南士族出身。 所以朱高熾現在肯定不想遷都了。 朱棣終究是老了。 所以生平第一次對這個他一直不太喜歡的大兒子妥協,但不管怎樣,朱棣在的地方,就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黃昏對這事沒有明顯的態度。 遷都一事,可遷可不遷,反正順天皇宮已經修好了,遷了不浪費,不遷的話,可以作為大明君王北巡的行在。 來到乾清殿,行禮。 朱棣朱瞻基兩爺孫正在飯后喝茶,兩人言笑晏晏,不明真相的還以為這是普通人家的兩爺孫——天子和太孫這么和諧的畫面,歷史上真不多見。 哪怕是乾隆和康熙,也沒這么的融洽。 朱棣揮手,示意免禮,對康寧道:“給鎮西公賜座,賜茶?!?/br> 態度溫和得讓黃昏以為自己是姚廣孝。 待黃昏坐下,朱棣從軟塌上的桌面上拿起一封卷軸,“看看吧,這是應天工部前些日子送過來的我大明全境堪輿圖?!?/br> 黃昏又急忙起身,從康寧手中接過。 緩緩打開。 這是一副極其詳細的大明地圖,詳細的不僅有本土,還有中南半島和漠北以及亦力把里,包括朝鮮那邊,都極其詳細。 倒是金帳汗國的疆域還不夠詳細。 沒辦法,那邊現在還沒有徹底安穩,沒有環境讓人去測繪堪輿圖。 別看這只是一副地圖,它的成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鮮血,是數千甚至上萬人在全國各地奔走繪制出來的勞動成果。 黃昏忍不住嘆了口氣,“這就是現在的大明??!” 南起曾經的滿剌加。 北至漠北最邊境。 整個亞洲,除了印度那一塊和俄羅斯部分區域,以及西洋和南洋等地方,基本上都已是大明疆域,簡而言之,大明的疆域幾乎已經占據了七成以上的亞洲面積。 毫無疑問,只要大明繼續外擴,完全可以做到一洲即一國。 而且現在的大明遠非元朝可以比擬。 元朝是打而不治。 大明不僅打了,還在占領區域設立布政司,加大對該地區的掌控力度,同時進行文化同化,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 這恐怕會是古往今來最為強大的封建帝國了。 再不會有超越它的存在。 看著手中的地圖,黃昏熱血沸騰,萬般感觸,“終于遠邁漢唐了??!” 第1399章 野心不滅! 朱棣斜躺在榻上,腳上搭著一塊從西域那邊進貢來的奢侈毯子,一直在看黃昏,此刻聽到這句話,也有些動容,微微坐直,“是啊,終于遠邁漢唐了?!?/br> 他有些欣慰。 因為在剛才那一瞬間,他看見黃昏的眼眸里晶瑩閃動,在說出遠邁漢唐的那句話時,朱棣發現黃昏真情流露,竟然熱淚盈眶! 朱棣能感受到黃昏這份感情的真摯。 朱棣其實能理解。 須知這一份遠邁漢唐的盛世,里面無數濃墨重彩的筆畫,都是黃昏親自落的墨彩,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明的今天,是黃昏和朱棣一起聯手打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