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這老和尚今年一百歲了! 而且看這架勢,估計還能活一段時間,也是服氣,作為元末和父皇打過仗的人,竟然硬生生熬過了父皇,看這架勢,搞不好還能熬過自己…… 朱棣心中越發悲涼。 其實他心中的悲涼,并不是覺得身體不行了,而是朱瞻基豢養私軍給他帶來的打擊,這對于重視親情的朱棣而言,是致命的。 走到張定邊身邊,輕聲道:“這些年你住在建初寺,表面上是和少師交流佛法,實際上是朕在幽禁你,可你好像活得很灑脫?!?/br> 張定邊側首,“是幽禁嗎?” 又道:“貧僧不覺得,能與少師這等佛理高深之人問佛多年,了卻心頭疑惑,貧僧倒是覺得,這是我輩修佛之人的幸事?!?/br> 朱棣無語。 你和姚廣孝都是假和尚。 嗯,姚廣孝是和尚,但他學屠龍術,你雖然也是和尚,但你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那種,可世間哪來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謂宗教,真能洗清你手上的血污? 不能。 自欺欺人罷了。 …… …… 接下數日,朱棣數次前來探望姚廣孝,而據中南半島那邊傳回的消息,劉寧然和于謙兩人在得知姚廣孝將要油盡燈枯的消息后,這兩個沒有師徒名分但有師徒之實的大明重臣,碰頭商量后,由劉寧然繼續坐守中南半島,于謙星月兼程往應天趕,想送姚少師一程。 順便敘職。 朱棣在接到章折后,同意了于謙的回國——邊疆重臣回京畿,是需要先寫章折送遞朝堂,等天子同意了才能出發的,只不過這一次比較特殊,于謙的章折送出,他已經在交趾和廣西的邊境等著朱棣的批復了,朱棣同意,他就立即進入廣西。 深恐回國趕不上見姚廣孝最后一面。 嗯,這不叫回國。 中南半島也是大明疆域。 這一日,朱棣又去探望姚廣孝,發現本來精神極其萎靡的姚廣孝這一日忽然臉色紅潤了起來,竟然能起床行走,和張定邊一起喝茶聊佛理。 那雙倒三角眼里閃耀著光彩,惡虎之形讓人畏懼。 今日姚廣孝,猶如當年隨駕入京畿。 朱棣心中暗暗嘆氣,姚廣孝的日暮西山,沒有患病,但此刻忽然間就精神振奮起來,這只有一種可能:不是他身體返老還童。 而是另一個返。 回光返照。 不過姚廣孝這狀況不錯,不像生病的那種回光返照,只有一刻左右的時間,像姚廣孝這種,應該會回光返照個一兩日時間。 第1279章 但凡有一個失誤…… 看見朱棣到來,姚廣孝起身笑了一聲,“陛下,有心了?!?/br> 朱棣走過去,發現張定邊沒起身。 微微蹙眉。 只不過剎那之間,在他即將怒意爬上心頭的時候,發現張定邊老和尚拈動佛珠的手在輕顫,心中了然,也便不怒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和姚廣孝一起多年,又共同追求佛理,張定邊看著姚廣孝回光返照,哪能沒點悲戚,一貫淡定的他都五指輕顫,豈是無情。 于是坐下。 示意姚廣孝也坐下,然后裂嘴一笑,“少師,你我多年不曾共飲了,不如今日在這建初寺,破個寺廟的戒,整幾口?” 姚廣孝笑著搖頭,“陛下想喝,但喝便是,無須在意建初寺的森嚴戒律,老臣就不喝了,聽說于謙快到蘇州了?!?/br> 過了蘇州,到應天就近了。 對這兩個學生,姚廣孝是真心喜歡,劉寧然,出身明教,其母明教圣女方嬌,按說劉寧然的身份在于謙面前該多有自卑,然而并沒有。 于謙就不說了,名門出身,讀書人該有的品行都有。 關鍵是年輕人不迂腐。 這一點很好。 人嘛,活到了八十三歲,還能不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知道自己熬不過幾天了,那么在臨走前看一眼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好的。 所以不能喝酒。 朱棣笑道:“于謙下午能到,少師別忘了,現在大明的官道早已今非昔日,而于謙急于歸來,幾乎是星夜馳騁,所以已經過了蘇州,下午就能抵達?!?/br> 姚廣孝笑了起來,眼眸里的情緒很深沉,“是啊,我大明早已今非昔比?!?/br> 靖難之前,誰能想到大明能有如今氣象? 又道:“那便整點?!?/br> 很多年沒喝酒了,都快忘了酒的滋味,當年還是個假和尚的時候,在燕王府沒少喝,可后來住進建初寺,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也便就不喝了。 實際上,修佛之人是可以喝酒吃人的,釋迦摩尼都吃rou,不過是吃的三凈rou,到了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下令禁止和尚吃rou,這才有了后來的規矩。 實際上蕭衍實在是個奇葩。 嗯,在年輕時候,蕭衍還是很牛的,當時人們都認為他能統一南北,要不然也不會是“武”,只不過蕭衍上了年紀就信奉佛教了。 他有多信奉佛教? 這貨把自己賣給了寺廟,成了廟產,這可難為了朝堂上的臣子,在蕭衍沒駕崩之前,沒禪位的情況下,是不能有新皇帝的。 可國家需要皇帝來主持政事啊。 沒辦法。 大臣們只好從國庫拿出大量的錢財去找到寺廟的主持,說咱們把皇帝陛下贖回來吧,寺廟主持也喜歡啊,而且也明白不可能讓一位當政的天子一直呆在寺廟里,現在白賺一筆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