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能寫好字的人,自然也是讀書等身的人,不是人才? 明字,就是書法。 詩賦么……這個就是詩賦了,出幾個李白這種當不了官當寫的文章可以傳唱千年的人才,也是永樂美談。 繼續道:“朕會在出征瓦剌之前,著令吏部、禮部和國子監配合,就增開制科拿出一個可行的策略來,爭取今年春闈就增開?!?/br> 黃昏大喜,“恭喜陛下,如此一來,天下人才盡入您磬中?!?/br> 朱棣哈哈一笑,暗爽。 哪知道黃昏面色一轉,頗為憂愁的道:“不過微臣這幾年辦事,發現一個我大明科舉的缺陷之處,嗯,也是歷朝科舉的缺陷之處,陛下圣功天明,胸懷四海,微臣覺得也許陛下能彌補這個缺陷?!?/br> 朱棣吹了吹胡子。 少給老子戴高帽子,朕不吃這一套,看你這意思,感情不止是增開制科,還有其他的東西要在科舉上改革。 難道這小子想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這事不是交給吳與弼了么。 咳嗽一聲,“放?!?/br> 放什么? 當然是有屁就放。 黃昏一臉黑線……給朱棣臉色看是不敢,但老子也可以面無表情表達不滿情緒,也咳嗽一聲,“微臣的各個工坊,包括城東試驗田……嗯,這個現在歸官府了,不過不管是官辦還是私人,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人才緊缺,扶搖會館的人也遠遠不夠,比如在冶金這一塊,在蒸汽機研發和船舶這一塊,其實專業人才的缺口都很大,所以我認為,我大明還應該增設理工科?!?/br> 朱棣也有所感觸,“缺口是大,鄭和已經和我叫苦了,說他的鋼鐵戰艦研發,還需要更多的人才,可朕也沒辦法,確實,能征用的人才都征用了?!?/br> 又問道:“理工是什么意思?” 黃昏面不改色,“理工么,字面意思,理者,不是儒家理學,是道理、原理也,工者,就是工了?!边@尼瑪讓老子給你解釋理工兩字,老子也解釋不清楚。 朱棣反而懂了。 所謂理工,按照黃昏的說辭,就是那些天文、地理、航海、金屬方面的總體歸納——大明這個時候還沒有物理和化學的說法。 黃昏道:“確實是這樣,陛下,微臣以為科舉增開理工科勢在必行,比如等以后大明鋼鐵戰艦成型了,是不是還需要繼續發展,如此國之利器,陛下也不愿意這些技術掌握在私人商行中吧,國家是不是增開許多造船廠及其相關工廠,像這些廠就需要大量人才,那么開科舉就很有必要?!?/br> 這話說到朱棣心里去了。 黃昏現在為什么這么有底氣? 就是因為這貨的時代商行掌握了很多行業的核心技術,難聽點的話來說,黃昏掐住了大明繼續發展的咽喉,但如果這些技術以后國家開設的工廠也掌握了,那就沒人可以威脅到天子。 于是微微點頭,“也不是不可以增開理工科舉,不過具體的細節,你去禮部、吏部和國子監那邊找人詳談之后,呈冊于朕,尤其是關于科舉的內容,需要仔細酌定!” 第1036章 數學家! 黃昏一個頭兩個大,一個人要厘清理工類科舉考試的事情,這個工程量之浩瀚,沒有個一年半載別想弄出來。 可這事又只有自己去辦。 首先,要明確什么理工類和傳統科舉的差別,這其實是個很麻煩的事情,要讓讀書人轉變觀念,放棄四書五經來學自己編修的理工課本,簡直難如登天。 又不得不做。 工業化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科學離不開理工,至于那后面的量子力學什么的,黃昏根本不去奢望,所以黃昏打算先弄數學。 這個簡單。 畢竟當下工業化進程的程度上,對數學的需求要稍微低一些,最關鍵的一點:黃昏的數學也差,他大概就記得一些公式定理。 所以弄這個,把公式定理交給國子監那邊,讓他們組織人手來發展數學。 朱棣下了道旨意: 長平布政司使黃昏,若至禮部、國子監、吏部差辦科舉相關事宜,三部門必須全力以赴的配合,不得拖延推諉,若是需要人手,翰林院那邊也不得推諉。 有了這封旨意,黃昏就要愜意許多。 不過翰林院么……幾乎是名存實亡了,因為科舉后的進士都被外放到地方做官,根本沒多少人有機會在翰林院去吃冷干飯。 實際上這個部門,也許要不了多久就會被裁切掉。 離開乾清殿,黃昏直奔國子監,找到吳與弼……如今的吳與弼早已不是當年的吳與弼,科舉之后一直在國子監和太學任職,去年又在全國各地走訪,從他身上你幾乎看不見讀書人的影子。 但整個國子監和太學無人不知,這位最不像讀書人的青年,反而是最讀書人的。 學貫古今,博覽宇內。 這說法毫不夸張。 這其實是黃昏的無心插柳,當初本來只想讓吳與弼編字典,哪里知道吳與弼為了編出字典,看遍了書籍,成了一代大儒。 當然,現在的吳與弼聲名還不顯。 而且他也不打算博聲名,所以出仕之后,幾乎沒寫過文章,只是默默的工作、看書,然后思考黃昏說過的教育改革的事情。 吳與弼是一個做實事的人。 看見黃昏到來,很是欣喜,急忙從案牘后走出來,親自給黃昏倒茶,笑道:“你怎么有空來這邊,國子監和太學這邊可沒多少爭權奪勢?!?/br>